基本介绍:

《后天》是由20世纪福克斯公司制作的的科幻片,该片由罗兰·艾默里奇执导,丹尼斯·奎德、杰克·吉伦哈尔、艾米·罗森、莎拉·沃德等主演。该片于2004年5月28日在美国上映。
该片主要讲述了温室效应造成地球气候异变,全球即将陷入第二次冰河纪的故事。北半球因温室效应引起冰山融化,地球进入第二冰河期,龙卷风、海啸、地震在全球肆虐,整个纽约陷入冰河的包围中的故事。

获奖情况:

第58届英国电影学院奖 电影奖 最佳特殊视觉效果
第14届MTV电影奖 MTV电影奖 最具突破女演员(提名) 埃米·罗森
第14届MTV电影奖 MTV电影奖 最佳动作场面
美国电影视觉效果工会奖 年度最佳单片视觉效果
美国电影视觉效果工会奖(提名) 最佳特效电影视觉效果

英文简介:

Jack Hall, paleoclimatologist, must make a daring trek from Washington, D.C. to New York City to reach his son, trapped in the cross-hairs of a sudden international storm which plunges the planet into a new Ice Age.

谷歌翻译,仅供参考


古气候学家Jack Hall必须进行一次从华盛顿、D.C.到纽约的大胆跋涉,以抵达他的儿子,他被困在一场突然的国际风暴的交叉毛发中,这场风暴将地球带入了一个新的冰河时代。

剧照欣赏:

最火台词:

Vice President Becker: I don’t accept that abandoning half of the country is necessary.

Gomez: Maybe if you would’ve listened to him sooner, it wouldn’t be.

Vice President Becker: Bullshit! It’s easy for him to suggest this plan. He’s safely here in Washington.

Gomez: His son is in Manhattan. I just thought you should know that before you start questioning his motives.

全部台词

幕后制作:

创作背景
导演曾读过一本书叫《即将来临的全球超级风暴》 ,是由惠特利·斯特里伯和亚特·贝尔写的,而《后天》这部影片建立在这本书的基础上进行创作的。书中有一个理论说未来会出现一次巨大的风暴,对气候变化如何到来的形容有点不是非常现实,但在导演眼中成为了一种非常棒的表达方式。 [7]
寒冷拍摄
为了拍出影片中严寒冰封的效果,制作人员选择了在加拿大蒙特利尔的冬季拍摄。由于当时蒙特利尔的冬天是纪录以来最冷的冬天之一,不论在录影厂内外,温度都冷得令人受不了,尤其是要拍摄遇到暴风雪的场景,演员虽穿着四五层厚厚的保护衣物,但面对着人工喷雪机,受着每小时八公里的风速吹袭的时候,不论口鼻都盖着厚厚的雪,即使戴着眼罩,也几乎睁不开眼睛。
特效制作
为了拍摄好影片中的洪水肆虐纽约的画面,拍出逼真的水灾效果,录影厂特别设有一个大型的水箱,将纽约市街头以及曼克顿公共图书馆“搬入”水箱内,再注入25加仑的水,把纽约市被四尺深的水重重围困着。
为了造成暴风雨的效果,在大型水箱的旁边再设第二个较小的水箱,并注入15加仑的水。当拍摄时一声令下,连接两个水箱的匣门打开,15加仑的水以每分钟五千加仑的速度流入大型的水箱内,并加设强劲的吹风系统,吹起浪花高达二十尺,从而成功做出暴风雨的效果。
为了将蒙特利尔的录影厂布置成印度新德里的街市模样,剧组人员特地从印度空运手工艺品、人力车、汽车等道具,并聘请了过千名印度裔侨民作为临时演员。除了将整个场景铺满雪,还要动用人手营造雪花飘扬的效果。
为了造成冰雹侵袭东京效果,制作人员大量购入冰粒,并将每个打磨成葡萄般大的冰雹,然后从高空洒满地面,效果相当逼真。为了暴风雨袭夏威夷的画面,透过装置大型吹风机、多部制造雨水的机器,再加上高超的特技效果,制造出破坏力相当强、能够横扫夏威夷所有民居的暴风雨。

媒体评价:

正面观点
尽管影片整体显得笨重无味,但《后天》这部电影将畅销商品。(《好莱坞记者》评)

导演艾默里克的破坏创作,让观影的每个人连连称赞。(《帝国》评)

是的,这部电影是非常愚蠢的。让人吃惊的是影片的场面很吓人。影片的特技在这样一个可怕的电影作品,尽管滑稽但效果极具震撼。(《芝加哥太阳时报》评)

作为灾难电影,从《海神号历险记》到《高耸的地狱》整体没有给人留下深刻影响。而《后天》采用“天”的题材,成为了一个快速变化“世界末日”的养眼花瓶。(《纽约邮报》评)

负面观点
灾难的制造,只会使无知的观众给予肯定地认为,夸张了全球变暖,变成是一个民主的“恐吓策略”。(《纽约杂志》评)

一个老套的情节彻底粉碎了对影片的幻想,平庸的对话和笨重的感伤,最糟糕的是影片呈现出一种叙事的随意性。(《华盛顿邮报》评)

一个非常愚蠢的电影。(《芝加哥读者》评)

图书摘录:

本文隐藏内容 登陆 后才可以浏览
述未来世界,由于温室效应使全球变暖,地球进入第二冰河时期,气候极其恶劣,灾难连连,气象学家霍尔教授被紧急应召以对付洛杉矶的龙卷风和袭击纽约的海啸。他除了救世界,还要拯救他的儿子。最麻烦的是,所有人都往南方温暖的地方跑,只有他反其道而行之。(这桥段好像在《独立日》中已经领教过了。)(周黎明《西片碟中碟》)

1条评论

你的评论可以尖锐,也可以湿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