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鬼火》是由路易·马勒执导的108分钟剧情影片。该片由莫里斯·荣内特、Léna Skerla、Yvonne Clech、于贝尔·德尚、Jean-Paul Moulinot等主演,于1963年10月15日在法国上映。
该片改编自皮耶尔·德希厄·拉·侯歇勒所著同名小说,讲述了刚从疗养院戒掉酒瘾的花花公子阿伦,想寻找人生的目标,但又发觉与充满荒谬和丑恶的社会格格不入,于是重蹈覆辙,在酒精的陪伴下自杀。

获奖情况:

第24届威尼斯电影节 主竞赛单元 金狮奖 (提名) 路易·马勒
第24届威尼斯电影节 评审团特别奖 路易·马勒
第24届威尼斯电影节 帕西内蒂奖 最佳电影 路易·马勒

英文简介:

Alain Leroy is having a course of treatment in a private hospital because of his problem with alcohol. Although he is constantly distressed, he leaves the hospital and tries to meet good old days’ friends. None of them will be helpful, increasing Alain’s distress.

谷歌翻译,仅供参考

幕后花絮:

  • 《鬼火》的原著小说的原形人物是一位年轻的画家,是原著作者皮耶尔·德希厄·拉·侯歇勒的朋友,不到三十岁就以自杀的方式结束了自己的生命。而皮耶尔·德希厄·拉·侯歇勒最后同样也是采用自杀的方式离开了这个世界。
  • 莫里斯·荣内特为了从形象上贴近角色花力气减肥了50磅。
  • 原著背景是20世纪20年代,改编后的影片年代背景为20世纪60年代。

媒体评价:

《鬼火》不仅在精神上延续了路易·马勒一贯的创作理念,在故事的处理上也秉承了他一贯的“压缩时间”的特色。大部分情节集中发生在一两天内,并且十分强调角色的情感变化。马勒影片中的角色往往具有超乎常人的特质,并带有浪漫主义的倾向。《鬼火》对社会层面的描叙极为深刻,对中上阶层和知识分子令人接受不了的社会礼仪和隐藏在彬彬有礼之下的虚伪给予了一贯的嘲弄和讽刺。影片散发出的严肃和忧伤,以及极为个人化的情绪和情感体验赋予了角色以极强烈的悲剧色彩。导演以自我感受为出发点有感而发式的拍摄手法将一个沉迷于酒精之中的堕落浪子在自杀前的种种颓废心境和不安心态刻画得淋漓尽致。影片同时以冷静的格调描绘了一幅1963年巴黎的浮世绘。纪录片似的扫视镜头跟随着主人公阿伦在巴黎的街头逡行,氤氲着人间百态的苍凉和无奈。背景中的喧闹更加凸显出阿伦内心世界中的焦虑与疏离。(腾讯娱乐评)

影史钩沉:

1963年的[鬼火]在开拍时是彩色的,但是拍了两天之后,路易·马勒认为对于这个故事来说,色彩会分散人的注意力,于是果断决定用黑白底片重新开拍。 ​​​​(《看电影》杂志)

图书摘录:

本文隐藏内容 登陆 后才可以浏览
调最阴沉的一部作品,改编自作家皮耶尔·德希厄·拉·侯歇勒的小说,原著背景是20年代,但马勒则改为1963年的法国。故事描述一个刚从疗养院戒掉酒瘾的花花公子阿兰,妻子与他分居,他百无聊赖就抽烟、剪报(剪下有关女孩自杀的消息贴在玛丽莲·梦露的玉照旁)、画画、看照片、写日记,目的在于忘掉酒瘾。他想寻找人生的目标,但又发觉与充满荒谬和丑恶的社会格格不入,于是重蹈覆辙,在酒精的陪伴下自杀。本片表达死亡的主题,塑造出一个酒鬼形象,比起美国的《相见时难别亦难》和《失去的周末》等同类题材,其社会意义更为深刻。主人公必须面对生存与死亡的两难选择,而最终的悲剧也是他回应痛苦人生和卑劣社会的惟一结局。(周黎明《西片碟中碟》)

评分细分
《西片碟中碟》的评分
前一篇文章勇夺芳心
下一篇文章寻子遇仙记 The Kid
一个人,一本书,一部电影,还是一段音乐 ♪ ♩ ♫ ♬ 在世界的某个角落, 总有什么能触动你的心灵; 在世界的某个角落, 总有和你一样的人。
the-fire-within《西片碟中碟》的简评:主演罗奈特在这部相当依赖演技的独角戏中,表现出色。本片赢得威尼斯影展的评审团大奖

1条评论

你的评论可以尖锐,也可以湿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