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阿玛柯德》是由费德里科·费里尼执导,布鲁诺·扎宁、普佩拉·玛奇奥、阿尔曼多·布兰恰、玛加丽·诺尔等主演的剧情片,于1973年12月18日在意大利首映。影片通过少年蒂塔的视角,讲述1930年代意大利里米尼小镇居民关于爱情、政治、家庭、成长的故事。1975年4月9日,该片获得第47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外语片奖。

获奖记录:

第48届奥斯卡金像奖 最佳导演(提名) 费德里科·费里尼
第47届奥斯卡金像奖 最佳外语片
第48届奥斯卡金像奖 最佳原创剧本(提名) 费德里科·费里尼 / 托尼诺·格拉

电影故事:

法西斯统治的20世纪30年代,意大利亚得里亚海边的一个小镇。蒂达在天主教、法西斯和高压式的家庭教育下长大。爸爸是水泥匠,妈妈是虔诚的天主教徒,舅舅是游手好闲的法西斯,叔叔则住在疯人院里。他和学校同学捉弄老师;贪婪地想从葛拉蒂丝卡和大胸脯的杂货店老板娘那儿满足对性的好奇……直到母亲的死才让蒂达从青少年的

本文隐藏内容 登陆 后才可以浏览

权威点评:

在费里尼最好的影片中,无一例外,都有他青少年时代生活的影子。这些记忆连同他的幻想一起构成了费里尼影片似幻若真的银幕世界。尽管本片虚构了一个叫蒂达的少年,尽管家乡里米尼小镇是在摄影棚里搭建的,但这些丝毫没有改变整部影片的自传色彩。“《我的回忆》主要是想告别生命中的某个时期,那差一点就驾驭了我们的狂飙的青少年期。” 费里尼脑海中的一切,里米尼的舞台、中学的朋友、如画般的乡间景致、还有在湖中游泳的墨索里尼……都被费里尼置于一种超现实的场景之中,甜美、感伤而又幽默。在一定程度上,法西斯和青春期被费里尼看成是相互对应的精神世界。“这个过去应该像对我们自己和对我们历史了然于心那样被保存下来,值得好好体会以便更有意识地活在

本文隐藏内容 登陆 后才可以浏览

英文简介:

A series of comedic and nostalgic vignettes set in a 1930s Italian coastal town.

谷歌翻译,仅供参考


一系列喜剧和怀旧的小插曲设置在一个三十年代的意大利沿海城镇。

媒体评价:

该片充满感情地呈现了小镇群像和时代风貌,片中许多幽默桥段和魔幻时刻更是闪光之笔。(腾讯娱乐评)

该片与市场标准格格不入却也因此愈显珍贵,它保存了费里尼狂乱的少年记忆,是对自我的一次追问,貌似纷乱且互无联系的几个主要女性角色,反射的是费里尼对异性隐秘而真实的喜好,该片的不朽还在于它能够激发观众去寻找、确认自我经历中的重要时刻。(影评人葛颖评)

该片主题明确,故事却没有既定的线索,从头到尾,观众像是看费里尼坐在满地的彩色积木堆里,随手东挪西凑,动作舒缓,面带微笑,搭出一个美丽的图案,正是那绚丽到奇异的图案,令观众满足,却不知道为什么满足。该片中的小镇生活应该就是他对里米尼童年生活的一种记忆,这记忆完全用感恩和怀念的线条勾勒,所以有时写实,有时“超现实”,但所有的记忆都是温馨的,抒情的,有时甚至是华丽的咏叹调似的,充满世俗生活的快乐和安详。(作家苏童评)

影史钩沉:

[阿玛柯德]的英文Amarcord其实是根据里米尼方言Mi ricordo这个词音译过来的,本意是“我记得”。影片拍摄地正是费里尼出生的地方,但他否认这是自传电影,只说影片中的故事与他的童年生活有某些相似之处。 ​​​​(《看电影》杂志)

图书摘录:

本文隐藏内容 登陆 后才可以浏览
生在一个海边小镇,通过一个男孩的眼光,审视父母的争吵、教士的怪僻、墨索里尼统治下老百姓的各种反应。少年的无忧无虑、少年的胡闹和机智、少年的春情萌动尽情展现。但影片真正的主角不是该少年,而是他眼中的镇民个粗俗而快乐的群像,如做作的律师、自大的剧院老板、招摇的美女。影片显然有《玛莲娜》的雏形。(周黎明《西片碟中碟》)

评分细分
《西片碟中碟》的评分
前一篇文章报童传奇 Newsies
下一篇文章香港女伯爵 A Countess from Hong Kong
费里尼,意大利艺术电影导演,同时也是演员及作家。以独特的风格闻名于世,特别是混合梦境与巴洛克艺术影像的电影作品。他被认为是20世纪影响最广泛的导演之一。
amarcord《西片碟中碟》的简评:奥斯卡最佳外语片得主,是费里尼对1930年代青少年的回忆和想像,编织成一幅关于爱情、政治、家庭、成长的多彩画卷,极具怀旧情调。

2 评论

  1. 丰富,太丰富了,生活剧场,人生舞台,季节轮回,人心阴晴,政治、历史、家庭、市井、性的启蒙、回忆的梦境,孔雀开屏直叫人热泪盈眶。故乡永远活在细节中。

  2. 淡淡柳絮。浅浅哀愁。回忆是冬天里的一把火。是圣母峰头的一脸汗。是来去无踪的大白牛。是踏雪而降的开屏孔雀。是父亲的秃头。母亲的葬礼。春天来又去。柳絮飘啊飘。像生活像幸福。想抓却抓不到。

你的评论可以尖锐,也可以湿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