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绍:

《秋天奏鸣曲》由英格玛·伯格曼执导,英格丽·褒曼、丽芙·乌尔曼主演的家庭情感电影,于1978年10月8日在瑞典上映。
该片讲述了杰出的乐团钢琴演奏家夏洛特和她的女儿伊娃因为长期缺乏情感交流,而产生严重矛盾冲突的故事。

电影看点:

隔阂母女争吵拷问灵魂

获奖情况:

第51届奥斯卡金像奖 最佳女主角(提名) 英格丽·褒曼
第51届奥斯卡金像奖 最佳原创剧本(提名) 英格玛·伯格曼
第36届美国电影电视金球奖 最佳外语片(电影类)
第36届美国电影电视金球奖(提名) 最佳剧情片女主角(电影类)英格丽·褒曼
美国国家评论协会奖 最佳外语片

英文简介:

A married daughter who longs for her mother’s love is visited by the latter, a successful concert pianist.

谷歌翻译,仅供参考


一位渴望母亲爱的已婚女儿被一位成功的音乐会钢琴家拜访。

幕后花絮:

  • 英格玛·伯格曼由于涉嫌逃税,被从瑞典驱逐出境,因此该片选在了挪威拍摄。
  • 该片是英格丽·褒曼最后一次出现在大银幕上的作品。
  • 片中英格丽·褒曼表演钢琴的部分,观众看到的人实际上是导演英格玛·伯格曼的前妻卡比·拉立特,她是一个位钢琴家。

媒体评价:

《秋天奏鸣曲》的标题开启了一种公然反抗电影形式的新视野,音乐在这部影片中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而片中大量的画外音使人们自觉地意识到观众的身份,同时运用了在伊丽莎白时期的舞台剧中常用的手法“发现场
景”,而女主角夏洛特出场的镜头则具有油画般的质感。片中有许多平稳安定、令人难忘的画面,人物既复杂又清晰,通过许多发生在往昔岁月中的隐秘的细节,将人物性格清晰地刻画出来。该片的摄影技巧看上去很简单,几乎没有快速运动和摇动镜头,但巴洛克古典主义的风格却明晰而又严谨,柔和的色彩,油画般的影像,中长镜头的反复出现以及冷静的剪辑,成为了影片的主要特征。该片探索了不同类型的表达方式,特别是在对夏洛特这个人物的塑造上,完全采用艺术手法来表现人物的内心(南方网评)。

《秋天奏鸣曲》比较沉闷,导演英格玛·伯格曼其实很擅长拍一些家庭冲突和人性分析方面的电影,但在这部影片中的拍摄手法却乏善可陈。过长的对白,主人公独处一室时的自言自语,而且镜头总是长时间停留在述说者的面孔上,无法让观众体会听者的感受和面部表情(网易娱乐评)。

影史钩沉:

1978年的今天,两位瑞典国宝级影人英格玛·伯格曼、英格丽·褒曼合作的[秋日奏鸣曲]在瑞典上映。影片对两位来说都多少带着个人色彩,褒曼饰演的母亲在女儿成长道路上一直是缺席者,这与她和她的大女儿不尽相同;而从小受父权影响的伯格曼在片中则是创造了对母亲的迷恋与责备。影片在刚开拍时,褒曼诊断出癌症,这也是她拍摄的最后一部电影。(《看电影》杂志)

图书摘录:

本文隐藏内容 登陆 后才可以浏览
名的钢琴家在阔别家乡七年后,首次回家探望女儿,引发出一段潜藏很深的母女矛盾。褒曼的最后一部正式电影,表现出人物的种种内心波澜。影片的主题在崇尚心理治疗的西方很常见,即子女把自己的问题一股脑儿投射到父母身上。在本片中,女儿人到中年,任劳任怨,生活在偏远的乡下,照顾患病的家人; 而母亲却周游世界,沉溺于名利双收、鲜花簇拥的光环中。两者矛盾的爆发颇符合心理分析的原则。(周黎明《西片碟中碟》)

评分细分
《西片碟中碟》的评分
前一篇文章埃及艳后的任务
下一篇文章秋天的故事
瑞典的国宝级编导,20世纪电影大师之一。 英格玛·伯格曼的作品中随处可见的奇异构思对当代很多导演产生了巨大影响,这其中的代表人物有法国“新浪潮”导演吕克·戈达尔和美国黑色幽默大师伍迪·艾伦。
autumn-sonata《西片碟中碟》的简评:全片有浓厚的话剧味道

2 评论

  1. 我宁愿将海莲娜看作是伊娃的潜意识。爱恨交织的极致是一种失语症,能用语言组织起来倾泻的总是带着伪装,伊娃借酒宣泄用言语逼迫母亲时,海莲娜剧烈痛苦地挣扎着,母亲请求原谅伊娃不发一言时海莲娜叫喊着妈妈,过来!母亲逃跑了,伊娃低落沮丧看似平静,海莲娜喘不过气濒临灭绝崩溃,最后喊出的是妈妈

  2. 褒曼的角色是她自身真实的写照,亦是伯格曼的,这两位瑞典最富盛名并且拥有相同姓氏的伟大艺术家,都为了各自的事业给自己的家庭带来可怕的创伤与疏离,乌尔曼那时也与伯格曼劳燕分飞,由她扮演的女儿,对母亲的爱与恨,在我看来,兼是对伯格曼的。褒曼随罗西里尼浪迹天涯,在好莱坞沉浮多年后终于回到故乡的怀抱,这样一位瑞典巨星,居然是第一次出演瑞典电影,这与影片的“奏鸣曲”结构不谋而合,伯格曼曾说:“我们在年轻时,从父母身边逃开,而后一步步,再回到他们身边,在这一刻,我们长大了。”

你的评论可以尖锐,也可以湿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