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绍:

朱达(马丁·兰道 Martin Landau 饰)是一名事业有成的牙医,他不仅在学术界取得了稳固的地位,更热心的投入到了慈善事业中去。在外人眼中,朱达和妻子米利亚姆(克莱尔·布鲁姆 Claire Bloom 饰)无疑是一对模范夫妻,两人的婚姻长久而稳定,可是实际上,这么多年来,朱达一直和一个名叫多罗瑞斯(安杰丽卡·休斯顿 Anjelica Huston 饰)的女子保持着亲密的关系。
令朱达头痛的是,多罗瑞斯已经无法再忍受自己秘密情人的身份了,咄咄逼人的她甚至向朱达发出了威胁,要让他们的关系公布于世。

获奖情况:

第62届奥斯卡金像奖 最佳导演(提名) 伍迪·艾伦
第62届奥斯卡金像奖 最佳男配角(提名) 马丁·兰道
第62届奥斯卡金像奖 最佳原创剧本(提名) 伍迪·艾伦
第47届美国电影电视金球奖(提名) 最佳剧情片(电影类)
美国国家评论协会奖 获奖 十佳电影
美国编剧工会奖 获奖

英文简介:

An ophthalmologist’s mistress threatens to reveal their affair to his wife while a married documentary filmmaker is infatuated with another woman.

谷歌翻译,仅供参考


一位眼科医生的情妇威胁要向妻子透露他们的婚外情,而一位已婚的纪录片制片人正迷恋着另一个女人。

媒体评价:

电影的故事情节有两条主线平行交织而成。

一条是讲一个眼科医生,有着美满幸福的家庭,有着大房子,体面的职业,优越的生活。这在美国属于典型的“upper middle class”。在美国这个物质社会里,这个称号换来的是优越感和人们的敬仰。但问题是医生也有困扰,他有个交往了很多年的情人。说很多年是我猜的,据交待她当年是个迷人的空姐,我愣是没怎么看出来,徒有对岁月的感叹。可能这个医生也有了类似的想法,于是想把这段关系结束了。可叹的是这个女人,没有家庭,有的只是脑子里不断闪回的和医生过去的甜蜜时光。她开始给医生的妻子写信,在他们家楼下打电话威胁要冲进去跟他们说说清楚,都给医生狼狈得化解了。

说到这里可能会让人觉得很烂俗,和很多电视剧简直如出一辙。但是好导演和大师的本领恰恰是能够于无声处听惊雷,化腐朽为神奇,有点像周星星用一道叉烧饭技冠全场的那个意思。所以看电影是需要耐心的 [1] 。

那个医生有个小混混的弟弟,和地下组织有着密切的关系。在知道他的哥哥的危机后,提出能够帮他使这个问题彻底的消失。当然大家都知道那是什么意思了。剧情也是按照这样发展下去。我想这个就是一个有关“罪”的故事 [1] 。

另一个方面,艾伦是一个混得不怎么样的电视制片人。跟他以往的角色一样,他异常敏感,嘲弄一切也自嘲,有想法却凡事都不如意。他一直想拍一个关于他的一个偶像的纪录片。那个偶像是个教授,鼓捣哲学还是什么思想之类的研究,反正是特别特别渊博的那种,还专门作别人的心灵导师。但是艾伦的问题是他没有资金。他不得不低头面对现实,经介绍卑躬屈膝给某个名人拍摄一个专题。偏偏名人是艾伦最讨厌的那种,风度翩翩却浮华浅薄,是无知公众的宠儿,让艾伦愤愤不平的同时自惭形秽。有两个段子我至今记忆犹新。有人劝艾伦接这个项目时说“这家伙可是美国的现象”,他顺口就说“酸雨也是”。有一次,伍迪在和名人一起工作时(这恐怕是艾伦最受不了的差事),那个家伙好像是那种需要随时捕捉灵感和素材的,随身带了个采访机,灵感所致就说“一个平庸的电视制片人走了狗屎运,能够采访如何成功的人士,并从中大获裨益”。可以想象就在他身边的艾伦的表情是怎么样的了。无论如何,我一直很佩服他这种自嘲的勇气。这两个笑话我想我一辈子都不可能忘掉的。这就是典型的伍迪艾伦式的喜剧元素,是被他从自己的骨子里移植到他的电影里,自然得就象呼吸。

对绝大多数人来说生活是残酷的。事业上的窘迫没有给他带来情场上的得意。现实里没有几个人是加利.格兰特式的。艾伦遇上了一个同行,美丽的女士,有思想又温柔。他们很快确立了一种特殊的关系。我已经不记得他们有没有上床,但是我确信用灵魂上的伴侣来形容他们是最确切的了。当然这绝不代表艾伦没有进一步的想法,事实上他是蠢蠢欲动的,但是艾伦的角色很少有自信的时候,大都是内心卑微而且毫无惊人之举的小人物(所以看了不如星爷的电影过瘾)。突然有一天,那个女士告诉他,她要订婚了,对象竟然就是他最看不上眼的(当然内心还是有那么一点嫉妒的)那个“现象级”的人物。事业上的惨败同样如期而致。他最终筹到了钱,却没有能够如愿拍摄他的偶像的纪录片。猜一下为什么?因为那个教授自杀了!

两条线索只有两处交汇,一处是暗的,一处是明的。暗的就是那个教授因为患有眼病,一直在眼科医生那里治病。医生曾经就自己的困扰委婉的请教教授,要求给予他心灵上的指引。不难预测到的是,教授给出的方案着重的是精神上的救赎。悲哀而且讽刺的是,最终医生采取的是更原始的方法解决了他的问题,而教授的眼睛瞎了,不知道这是不是导致他自杀的主要原因。明的是影片最后在那位女士的订婚仪式上,两个人因为社交圈的交集第一次相遇了。两人最后好像有一场比较隐讳的关于各自问题的交流。这里我就不赘述。因为主要是记不得了,而且印象中两个知识分子在这样的一个场合下相遇,聊心底最深处的话题,必然是语焉不详的吧。

按电影类别分的话,这是一部喜剧。尽管里面有谋杀,但是电影还是一如既往的艾伦式的喜剧基调。和马丁.西柯塞斯一样,伍迪.艾伦不属于好莱坞的主流。他的偶像是伯格曼(本片的摄影是伯格曼的御用斯文.恩奎斯特),费里尼和契科夫。所以,他的电影不可避免流淌着他们的思想,有很多是和好莱坞的主流背道而驰的。犯罪的人没有得到应有的惩处,真爱没有回报,信仰的价值受到最彻底的疑问,等等。这种沉重和不适是剧中每个人的,包括做了坏事逍遥法外的人, 也包括我这个旁观者。记得有个闪回描述医生的童年生长在一个有宗教信仰的家庭,他的父亲跟他灌输类似“离地三尺有神灵”之类的思想。于是在那个可怜的女人魂归那世之后,他到底还信不信神,能不能面对神,这是个第七封印式的疑问。进一步,他还能不能面对家庭和朋友,面对自己?这些都没有答案。这些远不仅仅是臭老九的问题。至于那个教授的自杀,对艾伦来说更是信仰的崩溃。这让我想起了费里尼的《甜蜜的生活》,艾伦真是活学活用,恰到好处。我猜测,可能自杀就是题目中的“轻罪”吧,懂宗教的朋友应该有精辟的见解。

后来又看了艾伦的《赛点》。很多人都说《赛点》是好电影。我同意。但是问题是艾伦十几年前已经有了罪与罚。所以公平的说,赛点的区别只是在于有了养眼的斯嘉丽.约翰逊和对命运偶然性的归结,尽管很多人不一定赞成这种归纳。(豆瓣电影)

图书摘录:

全片由两组故事平行发展,人物与情节部影片的逻辑。剧情:英国土兵在遭到爱尔兰恐怖分子关押期间(这一段极为冗长,需要挺过去),向其中一名关押者透露他女友的情况;后来该士兵在逃跑时被枪杀,关押他的弗格斯打算改邪归正,脱离恐怖队伍。一日,他找到英国士兵的女友,并对她产生好感。然而,真相令他大吃一惊,而他原来的组织却穷追猛打,又把他拉回革命队伍。影片在惊险和言情之间兜兜转转,有苦涩,也有甜蜜,还有一些黑色幽默。片名来自1964年的一首流行歌曲,在影片中出现三个演唱

本文隐藏内容 登陆 后才可以浏览
(周黎明《西片碟中碟》)

评分细分
周黎明《西片碟中碟》的评分
前一篇文章犯罪现场调查 CSI: Crime Scene Investigation Season
下一篇文章欲望号快车 Crash
一个人,一本书,一部电影,还是一段音乐 ♪ ♩ ♫ ♬ 在世界的某个角落, 总有什么能触动你的心灵; 在世界的某个角落, 总有和你一样的人。
crimes-and-misdemeanors《西片碟中碟》的简评:本片是伍迪·艾伦作品中颇受忽视的杰作,无论戏剧结构与主题内涵均有不同凡响的表现。

3 评论

  1. 伍迪艾伦和伯格曼的对话(大约也是他“伯格曼时期”巅峰作品了),两个部分交叉进行。伯格曼部分是伯格曼化的黑色电影,拍得极为精彩,主题上也走到伯格曼常问的“上帝在不在”;伍迪艾伦部分则自反了喜剧的构成。本片后来发展出[赛末点]。

  2. 最后的聚会,罪的人与错的人终于坐在一起对话,整部戏都活了,“如果你想要皆大欢喜,就去看好莱坞电影,我们说的是现实世界”。伍迪·艾伦刻薄得令人五体投地。

  3. 较明显的犹太背景,以表象相对轻松实则沉重的诗意方式处理关于死亡的哲学问题,浓重的伯格曼影子。不要低估伍迪的赤子之心(他自称“较满意的作品”)。最后一段说教真是太好了,我们就是所做选择的总和,不是所有的罪都会被惩罚,不是所有的错都会被发现,生活仍然在无望继续;上帝和真理究竟谁更重要,没有给出的答案,延续在以后作品中。

你的评论可以尖锐,也可以湿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