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双子杀手》是由派拉蒙和天舞影业出品的剧情动作片,由李安导演,威尔·史密斯、玛丽·伊丽莎白·文斯蒂德等主演。
该片讲述了政府特工亨利正准备退休,却发现自己被一个年轻杀手追杀,而这个人竟是比现在的自己年轻25岁的克隆体的故事。

获奖情况:

第18届美国视觉效果协会奖 最佳特效电影视觉效果(提名)
第18届美国视觉效果协会奖 最佳真人电影CG动画角色(提名)
第6届豆瓣电影年度榜单 评分最高的科幻/动作片(提名)

英文简介:

An over-the-hill hitman faces off against a younger clone of himself.(详细剧情

机器翻译,仅供参考


一个过山杀手面对一个年轻的克隆人。

最火台词:

Henry: I’m not gonna shoot you!
Junior: Mind if I shoot you?

全部台词

幕后制作:

创作背景
《双子煞星》从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就已经开始筹备了,当时迪士尼曾召集达伦·莱姆克编剧、唐·墨菲制片,并有意邀请托尼·斯科特执导,但由于当时拍摄技术有限最终搁浅。后来Skydance重启了这个项目,并邀得李安加盟。
特效创作
电影对于幕后特效团队是个挑战,用120帧+3D拍动作戏本身就很有难度,人物的每一丝肌肉反应都会被清晰捕捉到,而动作戏的主角之一,年轻的威尔史密斯,还是用特效做的数字真人,更是难上加难。特效团队只能一块块肌肉、一层层皮肤地狠抠。这场只有4分钟的打戏,最终制作了长达9个月之久,只为让年轻的威尔看起来更真实。

4 评论

  1. 《双子杀手》其实就是李安自己的故事,他就是男主角亨利。
    如今的李安成熟、聪明、经验丰富,但是却比不上更年轻的自己了,正如亨利打不过小克。
    亨利看的太多,想的也太多;
    小克太单纯了,他什么都不会,只会杀人,所以能把长处发挥到极致。
    李安也是如此,以前他只会拍剧情片,就把剧情片拍到极致,即便是《卧虎藏龙》《少年派》也是凭借文戏收获如潮好评。
    现在他迷上了技术,开始追求帧数和视觉效果,然而他最为人称道的——剧本却大不如前,最终形式大于内容。
    表面上是进步,其实是一种退步。
    对其它导演而言《双子杀手》就是一部中规中矩的好莱坞大片,但对于李安,这部电影只能算不及格。
    不是《双子杀手》太差,而是《家庭三部曲》《断背山》《少年派》……太好了。
    如果我们给《双子杀手》打高分,那就对李安以前的作品太不公平了。

  2. 四星半。《双子杀手》昨天国际评分开分,不是太理想,但我坚持自己对于李安的判断:这部电影的最重要看点,并不在于拍了什么故事,而在于用什么样的方法/技术手段去讲故事。这是关心故事和奇观的观众,通常会忽视的切入点,他们不晓得,安叔要做的,以及怀揣的雄心,其实是要重生一种新的电影语言概念——它可以放置于各种传统商业类型当中,正如《比利林恩中场战事》《双子杀手》和未来的《马尼拉之战》中,并配合道道地地的李安作者风格,比如对父子关系的一贯探索。讲真,想到一种面向未来的电影语言可能由我们华人开创,我是激动的——戈达尔说,电影始于格里菲斯,终结于阿巴斯。安叔要做的,就是当21世纪的格里菲斯。

  3. 明明是和自己的克隆人对话,但却处处都像是在跟自己的儿子对话。更深一层是,李安打通了故事层面和技术层面的“创造”。影片开头的高速火车狙击戏,威尔史密斯要在高速运动的无数窗户中射击某一个窗户,这就是李安自己面对每秒120帧的任务。故事中的人创造了克隆人,恐惧克隆人,接受克隆人,与此同时李安也在面对电影行业的“克隆人”。

  4. 不管什么样的故事,只要到了李安导演手里,都会变成李安的故事,这次讲的是“每个人都希望有再年轻一次的机会”,李安对电影整体的节奏掌控又是教科书级别!导演这次的野心不在故事上,而是继续在探索高清数字电影未来的某种可能性上,心思在新技术的尝试上,再次使用了120帧、4K、3D的高规格,和传统电影完全不一样的拍法,动作戏、摄影和打光等都有不一样的尝试,拿技术和特效为叙事服务,不是用技术打造夸张的视觉奇观,而是反其道而行之,用技术让画面更真实,细腻,有沉浸式的体验,让观众的眼睛看不出那是烧了钱的特效。把技术当作上帝的双手,用动作捕捉技术和CG特效再造了一个“23岁的威尔·史密斯”,这个全CG的角色绝对是一座崭新的好莱坞特效角色的里程碑,明年奥斯卡最佳视觉效果奖稳了!

你的评论可以尖锐,也可以湿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