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绍:

《如父如子》是由是枝裕和执导,福山雅治、尾野真千子、真木阳子、中川雅也主演的一部亲子题材电影。
影片讲述了一个日本安逸的中产家庭突然得知他们6岁孩子出生时在医院被抱错而陷入家庭伦理困境的故事。影片于2013年9月28日在日本上映。
2013年5月18日在法国戛纳首映,2013年5月25日荣获第66届戛纳国际电影节评委会奖。

英文简介:

Ryota is a successful workaholic businessman. When he learns that his biological son was switched with another boy after birth, he faces the difficult decision to choose his true son or the boy he and his wife have raised as their own.(详细剧情

机器翻译,仅供参考


Ryota是一个成功的工作狂商人。当他得知自己的亲生儿子在出生后与另一个男孩交换时,他面临着一个艰难的抉择,那就是选择自己真正的儿子,还是选择自己和妻子抚养长大的儿子。

获奖记录:

第66届戛纳电影节 主竞赛单元 金棕榈奖(提名) 是枝裕和
第37届日本电影学院奖 最佳影片(提名)
第8届亚洲电影大奖 最佳导演(提名) 是枝裕和
第57届伦敦电影节 最佳影片(提名) 是枝裕和
第17届美国在线影评人协会奖 最佳非北美上映影片

电影故事:

出身高等学府,供职于建筑公司的野野宫良多,和妻子野野宫绿结婚多年,两人感情甚好,并养育着乖巧的儿子野野宫庆多,生活宁静,平实幸福。令这三人没有想到的是,一通来自医院的电话说,和自己朝夕相伴六年的儿子竟然与自己没有任何血缘关系。这无疑将小家庭推上了风口浪尖。

原来,野野宫庆多是斋木雄大和尤加利这对夫妻的儿子。斋木这对夫妇也面临着同样的困境。当年医院阴差阳错的误抱,导致如今两个家庭都要面临痛苦的抉择。是这六年来一朝一夕积累下的父子情重要,还是血缘重要。此间羁绊,如何选择,怎么割舍。

权威点评:

在受到记录20世纪70年代日本多起婴儿错抱事件的报告文学启发后,是枝裕和写下了这个血缘疑云的故事。这是导演对于亲情的一种思考,两个不同背景的家庭,中产阶级教养良好的家教模式和简陋乡村的亲子时光,两者鸿沟,只有亲情可以穿透。整部影片影像静谧,情感温和,将一个欲哭无泪的故事娓娓道来。也让人们深刻思考,亲情,是由血缘判定,还是由共同生活的记忆所得。

幕后花絮:

  • Lily Franky在片中有一场非常温馨的戏,戏中他和孩子们洗澡,期间喝了一口洗澡水并吐出来。这一幕来自导演的真实经历,是枝导演自称和孩子洗澡时曾这样玩过,但是被老婆骂不讲卫生。
  • 片中有一句没有用到的台词,是良多找到离家出走的儿子后,雄大对良多所说的,”育儿的过程不是’击球’而是’接球'”。福山自称现实中的自己其实属于接球手。
  • 斯皮尔伯格感动之余,也与是枝裕和达成了翻拍美版的意向,并询问是枝导演是否愿意拍一部英语影片。是枝以语言问题婉拒,斯皮尔伯格则以”他的朋友”张艺谋和克里斯蒂安·贝尔为例游说。
  • 饰演良多儿子的二宫庆多在《半泽直树》中饰演半泽的儿子,仅在第5回出场。
  • 尾野和真木坦言最初十分困扰,不知道该如何面对一个与自己朝夕相处又没有血缘关系的孩子。尾野甚至说自己和真木的角色更贴近,因为其本人就是在山里成长起来的,与Lily在一起更合适。
  • 为了照顾子役,连Lily Franky这样的个性派也放弃即兴表演的方式,转而完全按照导演的剧本和要求表演。针对两个男孩,是枝导演则弃用剧本,采取言传身教的方式指导他们演出。
  • 斋木家的电器店借用的TSUTAYA的电器店,包括他们的家也由TSUTAYA提供。
  • 剧本创作阶段,导演还参考了奥野修司的著作——记录了日本20世纪70年代经济高度增长时期发生在冲绳等地的多起婴儿错抱事件,是时任周刊记者的奥野取材创作的报告文学。

幕后制作:

创作背景
在受到记录20世纪70年代日本多起婴儿错抱事件的报告文学启发后,是枝裕和写下了这个血缘疑云的故事。影片以良多一家为主体,典型的中产阶级价值典范,小孩为考入名校要练习钢琴,父亲要在外努力工作支撑家庭,回到家也威严理性不苟言笑,父子关系节制刻板。而杂货店主父亲代表的草根家庭,生硬切入良多一家生活所带来的冲撞,不只存乎血缘身份层面,更带来价值观的震荡。中产阶级教养良好的家教模式和简陋乡村的亲子时光,两者鸿沟,只有亲情的本能可以穿透。血缘其实无力判定和左右情感所牵系的方向,亲情到底是由共同的生活记忆滋养所得。

影片评价:

是枝裕和相当程度取巧般地选择了这么一个虐心的题材,让抚育了五六年的孩子从此与自己断绝关系,交换回来一个虽是亲骨肉但却没有接触的孩子,这个故事无论怎么讲,煽情元素都不会缺少。但是是枝裕和非常克制地使用了这些煽情元素,用一种从容不迫和随处见真情的画面,将一个欲哭无泪的故事娓娓道来。该部作品突出体现了是枝裕和的编导功力。细看之下,影片主要人物的修养、性格、经历、思维方式等等都不一样,导演在很多场戏里都把几位主角放在同一个镜头里,让他们说不同的台词,做不同的动作,用最直观的手段给观众展示他们的不同。同样地,影片的心理戏也毫不逊色。(新浪网评)
《如父如子》探讨了一个并不新鲜的伦理话题:血缘和相伴的亲情,如何取舍?是枝裕和态度鲜明,但在表现手段上并不强硬,舒缓的节奏既给出观众思考的空间,又将导演的态度潜移默化代入。影片始终散发着甜美的气味,就算忧伤也是淡淡的,让观众面带微笑的流泪,再加上很萌的小演员,整部电影充斥着暖暖爱意。(网易娱乐评
该部影片是导演是枝裕和个人对于亲情的思考。他对剧情和人物的控制一如既往地节制,小心翼翼地来讲这个故事,避免影片过分戏剧化,从而表现出通篇的冷静和细致。山雅治的角色分量盖过了其他所有演员,他刚开始稳重刻板,随着剧情地发展越来越感性化,有几个镜头非常感人。导演再次显示出了其挖掘出非职业儿童演员潜质的能力,在影片中,孩子们完全抢了大人的戏。(搜狐网评)
整体上看该部片子在创作脉络上有迹可循,有点像导演是枝裕和前作《奇迹》的变奏。它的影像静谧,情感温和,淡淡然间,有一种脉脉不得语的真意,触动人心。虽然乍一看,《如父如子》的故事相当狗血,莫名其妙的程度,好似琼瑶剧,但在引发婴儿掉包的原因上,是枝又暗黑了一把。不过,他没有在这件事情上做更多纠缠——哪怕是往前一步,做道德评价或社会批判。当悲剧已经发生,他所希望的是化解悲剧所造成的影响。(东方网评)
影片在表达形式上仿佛是压缩的电视剧或说是饱和的电影。这部近120分钟的影片要讲的事要比题材给人的预期还要复杂,以至于情节推动非常快速。这种叙事速度同时也造成影片大量依赖省略。然而影片追赶着故事,像是顾不得发展过去那些叫人心动的形式。影片维系在“血缘”问题上,有如论文般从不同角度切入探讨。严密性发生在人物关系在意义上的重叠而非呈现出来的形式,然而这只是表面上看来,对观众的渲染力仍依赖形式,仿佛消失的形式也像小津晚期作品的走向:给自己限定素材、题材以趋向更集中于要传达的意念上。(凤凰娱乐评)

3 评论

  1. 是枝的高超技巧在于,将一个天然不可抗的俗套煽情题材用一种出人意料但又情理之中的方式展现出来(主线并非换子引发的戏剧冲突,而是福山雅治的情感皈依历程,这实在很东方)。杀手锏是扮演庆多的那位小男孩,如天使母鹿一样的眼睛释放出来的纯真良善的情感威力对我来说是核弹级别的。

  2. 小时候也被抱错了,不过很早就发现被换了回来,刚问我妈要是当时没发现养大了以后还会换吗,我妈斩钉截铁的说,当然换!我说要发现我现在是抱错的也换吗,我妈继续斩钉截铁的说,换啊必须换啊!尼玛好受伤,感情在哪里啊T^T

你的评论可以尖锐,也可以湿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