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绍:

《码头风云》是由伊利亚·卡赞执导,马龙·白兰度、卡尔·马尔登、爱娃·玛丽·森特、罗德·斯泰格尔等主演的剧情片。
该片讲述了码头装卸工人特里·马洛伊为了揭发码头老板的罪行,以及替工人们伸张正义,联手大学生伊蒂·多伊尔和牧师巴里发起反抗的故事。

获奖情况:

第27届奥斯卡金像奖 最佳影片 萨姆·斯皮格尔
第27届奥斯卡金像奖 最佳导演 伊利亚·卡赞
第27届奥斯卡金像奖 最佳男主角 马龙·白兰度
第15届威尼斯电影节 主竞赛单元 金狮奖 (提名) 伊利亚·卡赞
第12届金球奖 电影类 最佳剧情片

其它信息:

1954黑白片108分钟
美国地平线影片公司摄制
本片获1954年美国影艺学院最佳影片、最佳导演、最佳男演员、最佳女配角、最佳编剧、最佳黑白摄影、最佳美工、最佳剪辑八项奥斯卡金像奖,纽约影评协会最佳影片、最佳导演、最佳男主角奖,好莱坞外国记协最佳影片、最佳导演、最佳男演员、最佳摄影四项金球奖,英国电影学院最佳外国男演员奖,威尼斯国际电影节银狮奖

英文简介:

An ex-prize fighter turned longshoreman struggles to stand up to his corrupt union bosses.

谷歌翻译,仅供参考


一个前拳击手变成了码头工人,努力反抗他腐败的工会老板。

剧照欣赏:

最火台词:

Terry: Hey, you wanna hear my philosophy of life? Do it to him before he does it to you.

全部台词

媒体评价:

《码头风云》的拍摄风格冷峻,具有强烈的写实风格,尤其是对码头、仓库和酒馆中底层人物群像的塑造,让观众见识到一个经典好莱坞贵族奢华生活之外的草样人生。在细节的把握上,导演伊利亚·卡赞明显地采用了纪录片的风格,把码头生活里的肮脏、粗糙乃至汗腥味儿都带到了镜头里。影片真实地反映了码头工人的生活、觉醒和斗争,是对美国工会组织内部的腐败堕落和犯罪现象的激情控诉,观众从中可以窥见美国底层民众血与泪的挣扎。此外,该片的故事核心还具有抽象的隐喻性质,它没有具体到“杀人偿命”或者“罪罚相等”的社会层面,而是拓展到对非暴力政治的探讨,导演显然在此寄予了一定的社会理想。然而,影片对非暴力赞颂也并非完美无缺,未触及剥削、压榨等工业社会的本质问题,对群众的群体失语也缺少反思性的批判。但无论如何,该片与好莱坞乌托邦式的娱乐片和各种类型的社会问题片保持了些许距离,这让其成为了一部具有划时代意义的电影(《读电影·百年奥斯卡最佳电影品鉴》评)。

影史钩沉:

  • 在1955年的第27届奥斯卡上,马龙·白兰度凭借在[码头风云]中扮演的码头工人夺得最佳男主角,电影也获得最佳影片在内的多项大奖。但是他本人却似乎对该片拿奖并不关心。连自己的小金人奖杯也是不屑一顾,随意丢弃。直到拍卖行要拍卖他的奖杯时,他才回忆起奖杯的下落。
  • 伊利亚·卡赞为[码头风云]女配伊蒂挑选演员时,伊丽莎白·蒙哥马利的试镜非常出色,但是卡赞觉得她似乎太有教养了,不太适合伊蒂的性格。于是不太有教养的姑娘爱娃·玛丽·森特就胜出了,她以30岁的真实年龄饰演了19岁的伊蒂,并凭本片拿到了奥斯卡最佳女配角奖。
  • 在拍摄[码头风云]时,马龙·白兰度每天只工作到下午四点,然后就去找他的精神分析师——沉浸丧母之痛的白兰度,精神处于随时崩溃状态。但这并不影响白兰度在表演时的即兴发挥。而照本宣科的罗德·斯泰格尔,则常受到导演卡赞的咆哮:饶了我吧,伙计——而他称呼白兰度,从来都是叫昵称的。 ​​​​

(《看电影》杂志)

幕后花絮:

  • 马龙·白兰度在拍摄该片时母亲刚刚去世,所以他和剧组立了合约,每天只能工作到4点,因为他要去看心理医生,而片中的部分镜头也是在他离开片场之后补拍的。
  • 导演伊利亚·卡赞在拍摄该片中遇到的最大困难就是要想尽办法把演员留在现场,因为当时的天气非常冷,大部分演员都极不愿意拍摄外景镜头。
  • 编剧巴德·斯楚伯格为了更好地收集资料,花了几年的时间混迹在纽约几个较大的码头中,了解工人们的生活状态。
  • 为了增加影片的真实性,剧组在新泽西的码头、贫民窟、酒吧拍摄了36天,片中工头的保镖们都是由真实的拳击手出演。
  • 爱娃·玛丽·森特的手套掉在地上而马龙·白兰度帮她捡起来戴在手上的镜头是他们两人临时发挥的。
  • 托马斯·汉德利因参演该片获得了500美元的酬劳,但他并没有因此进入演艺圈,而是成为了一名真正的码头工人。
  • 男主角特里这个角色原本是导演为约翰·加菲尔德量身订做的,但是约翰·加菲尔德在影片开拍前去世。
  • 在编剧巴德·斯楚伯格早期的剧本中,特里并不是码头工人,而是一个内心愤世嫉俗离了婚的调查员 。

英语短评精选:

A film I consider absolutely perfect
我认为绝对完美的电影

4 评论

  1. 一个资产阶级导演对资本家剥削工人的反思与控诉,代表了该阶级内思想先进分子的觉醒。Marlon Brando将一个无产阶级群众面对强权时的表现表演得令人信服而更有阶级力度。

  2. 写实风格,外景拍摄,马龙白兰度方法派范本,黑名单事件,告密者的辩护。阿瑟·米勒退出之后,舒伯格的新剧本表现出对纽约港和天主教势力的强烈批评,而卡赞将30年代心理影片遗风融为了社会问题剧中的人性深度。有学者认为本片带有麦卡锡主义与无意识法西斯主义痕迹。

  3. 本片别名一定是《无产阶级之惩戒》..对白和人物塑造还成,但镜头语言没多大令人印象深刻的地方。个人意识的觉醒与反抗,不过工会等于黑帮的概念还是过于简单了吧。白兰度的表演在好莱坞真是自成一派,

  4. 白兰度的表演是伟大的:电影一开始,角色任由等同黑帮的工会摆布,带着奄奄一息甚至阴柔的气质;但后来,不管是女孩、上帝还是工人应该夺回力量的真理拯救了他,整个人连眼神都恢复了神采,就算被打到趴下,也能再抬起头。很难相信这竟然是和米勒的萨勒姆女巫直接对话的作品,两位大师有些不可思议哈

你的评论可以尖锐,也可以湿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