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机械战警》是由保罗·范霍文执导,彼得·威勒、南茜·艾伦、丹·奥赫里奇、罗尼·考克斯、柯特伍德·史密斯等人主演的科幻电影。影片于1987年07月17日正式上映。影片讲述了一名警察在一次执行任务的过程中遭遇不幸,后来经过科学家的改造,成为了一名人与机器相结合的警察,并展开了与罪犯的斗争的故事。

获奖情况:

第60届奥斯卡金像奖 最佳剪辑(提名) 弗兰克·J·乌里奥斯特
第60届奥斯卡金像奖 最佳音响(提名)
第60届奥斯卡金像奖 特别成就奖 斯蒂芬·亨特·弗利克 / 约翰·波斯皮希尔

英文简介:

In a dystopic and crime-ridden Detroit, a terminally wounded cop returns to the force as a powerful cyborg haunted by submerged memories.

谷歌翻译,仅供参考


在底特律,一名身受重伤的警察作为一名被淹没的记忆所困扰的强大的电子人重返警队。

最火台词:

Bixby Snyder: I’d buy that for a dollar!

全部台词

幕后花絮:

  • 机器战警查看犯罪纪录的电脑,实际上是一个北方电信电话交换设备。
  • 机器战警在舞厅抓捕利奥时,有个动作很夸张的男人是该片的导演保罗·范霍文客串演出的。
  • 在拍摄绑架的段落里,也就是前市议会议员正挟持市长作为人质,机器战警先前过去的时候,“红外线热像模式”实际上是由真人演出的,在裸体男演员身上涂满了荧光和黑色的颜料。导演保罗·范霍文后来表示,他认为这项技术远远要比买一台货真价实的红外分光摄像机便宜。
  • 机器战警原先因过于血腥暴力而被列为X级,后来许多被剪掉的画面在LD的版本中仍旧看得到。
  • 影片中OCP公司的入口实际上是达拉斯市政大厅的正门入口,整个建筑就是一幢摩天大楼。
  • 影片中的绑架段落,是根据一位前市议会议员挟持市长市的真人真事改编而来的,前旧金山监察员唐·惠特(Dan White)参与了改编剧本的构思。
  • 编剧爱德华·诺麦尔(Edward Neumeier)是在路过影片《银翼杀手》(Blade Runner 1982)的拍摄现场之后,就构想出了《机器战警》这部电影。
  • 服装太热也过于沉重,彼得·威勒由于失水过多差不多每天要减轻3磅的体重,最终就在服装里安装了一个空调。
  • 在电影院的宣传片中,采用的背景音乐出自于影片《终结者》(The Terminator 1984)中终结者的出场,这部电影同样也是讲述一个从人转换成的机器人。
  • 根据保罗·范霍文的说法,这部影片有一大部分是受到美国挑战者号的爆炸所启发的。
  • 该片的一号主角彼得·威勒是由于导演保罗·范霍文看中了他那张有着富有表情的嘴唇才得以入选。
  • 该片拍摄ED-209第一次出现在会议桌前射杀员工的画面时,导演刻意让这个镜头持续几秒以上的长度,并将之延宕在布满血红般子弹的尸体,压倒在属于未来底特律的雪白模型上,借以制造一种荒谬可笑的喜剧效果。
  • 该片的场景虽然设置的是在密歇根州的底特律,实际上是在德克萨斯州的达拉斯拍摄的。

媒体评价:

荷兰导演保罗·范霍文,能够把这个激烈狂暴的未来世界故事叙述的有条有理,在火光的爆炸、四溅的碎片和炸开花的尸首中将故事进展的畅通无阻,影片没有出现失控现象,该片也一炮打响,一个崭新的好莱坞英雄伴随该片诞生了。(《纽约时报》评)
《机械战警》是一部紧张刺激的科幻电影,有一流的制作水准,扣人心弦的动作场面和匠心独具的特效制作,但是《机械战警》引人入胜最重要的原因,还是因为该片有一个不同凡响的剧本。(《华盛顿邮报》评)
《机械战警》是一部特立独行的惊悚片,虽然其中有大量血腥画面会让很多人感到不适,但从很多方面来看,它都是动作片的佳作。(《洛杉矶时报》评)
导演保罗·范霍文在场景、节奏、特技的掌控上均有出色表现,影片融合了犯罪、科幻、动作乃至喜剧等多种类型电影的成份,动作场面暴力震撼,爱德华·诺麦尔和迈克尔·迈纳的编剧也十分到位 。(《影评人协会》杂志评)
《机械战警》是一部在电影视觉与叙事艺术上相当成功的好莱坞影片,并将一个崭新的英雄成功推上了电影舞台,机器战警的造型很出彩,片中穿插着高科技的新闻报道与广告,将后现代的未来世界景象表现得淋漓尽致。(《好莱坞报道》评)

影史钩沉:

  • 1987年[机械战警]拍摄时,最后钢铁厂那一段,演员们挺无聊。于是饰演克拉伦斯的考特伍德·史密斯和饰演里昂的雷·怀思就伙同其他配角,一起偷了剧组的高尔夫球车,在等待时飙车玩。此举惹怒了道具组,但怒不责众,道具人员在表达了强烈的愤慨之后,只能守着车,谁也不许碰。
  • 彼得·威勒在1987年的[机械战警]里所穿的那身盔甲看起来坚硬,但其实却是海绵乳胶做的,这种软绵绵的材质不停地反弹他要拿的车钥匙,一场戏就拍了一天。盔甲还又沉又热,彼得·威勒拍戏时以一天3磅的速度瘦下去,最后的解决办法是,又给盔甲里放了套空调系统。 ​​​​
  • 1987年在拍摄[机械战警]时,饰演墨菲的彼得·威勒发现,他穿着机械战警装备,根本进不了警车,因为那身行头实在太大了。所以在拍摄中,导演保罗·范霍文尽量只拍摄墨菲进车和离车的镜头,万不得已要拍车内镜头,威勒只能上半身武装,下半身穿着短裤在车里将就一会。

看电影冷知识:

在[机器战警]开拍的当天,彼得·威勒才第一次穿上那套(在影迷们眼中非常拉风的)钢铁战甲。碍于当时的技术,这套铁甲需要11位工作人员协力帮他穿戴。而且铁甲内部密不透风,稍微动一动就满身大汗,但拍摄进度摆在那里,威勒只能咬牙上。最初几天,威勒每天拍摄结束都会轻差不多三磅,整个人疲惫不堪。幸好技术人员抓紧时间进行改进,终于及时给铁甲内装上了内部空调,解救了威勒。(看电影杂志)

4 评论

  1. 我爱死这个片名了,真想抄来给自己的剧本用,这个剧本就是讲故事的典范,坏人坏的让人咬牙切齿,无法无天的还有点可爱,我们的英雄死后重生,在一次次的危难中从冰冷的机器到记忆、情感和人格的逐渐恢复,他最后彻底的重新了。只要坏人足够的强,你的英雄才足够伟岸,这是优秀的编剧教材。★★★★

  2. 前阵子电视里放 看的时候超震惊 30年前的特效竟然丝毫不五毛 相较于14年的重拍版我更爱这版的剧情 因为贪恋IMAX特效而给14年那部也打四星的我真是汗颜

  3. 今时今日再看,片子里不少桥段都傻的让人发笑,不过倒不如说这就是绝大多数老科幻片的晚景。抛开时代性对比的劣势,保罗·范霍文成功塑造了一个经典形象,而且确立了个人作品日后的基调与风格:掺杂着软色情和大尺度血腥,讽刺,反体制,对社会发展的思考。Thank you for your cooperation~Good night

  4. 2013版《星际迷航》里面的大反派就是机械战警啊。范霍文太牛逼了,将反乌托邦科幻与超级英雄完美结合的唯有这一部电影。如今范佬在好莱坞找不到投资,反倒是沙马兰这种鼠辈如鱼得水,好莱坞也快了。

你的评论可以尖锐,也可以湿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