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绍:

《棉花俱乐部》是由弗朗西斯·福特·科波拉执导演、编剧,理查·基尔参演。
讲述30年代纽约曼哈顿黑人区的著名棉花俱乐部两组黑白人兄弟的故事。

获奖情况:

第57届奥斯卡金像奖 最佳剪辑(提名) 巴里·马尔金 / Robert Q. Lovett
第57届奥斯卡金像奖 最佳艺术指导(提名) 理查德·希尔伯特 / George Gaines
第42届美国电影电视金球奖(提名) 最佳剧情片(电影类)
第42届美国电影电视金球奖(提名) 最佳导演(电影类)弗朗西斯·福特·科波拉

英文简介:

The Cotton Club was a famous night club in Harlem. The story follows the people who visited the club, those who ran it, and is peppered with the Jazz music that made it so famous.

谷歌翻译,仅供参考


棉花俱乐部是哈莱姆区著名的夜总会。故事讲述的是参观俱乐部的人、俱乐部的管理者,以及使俱乐部如此出名的爵士乐。

剧照欣赏:

幕后制作:

本片是根据艾灵顿公爵的小说《哈林丛林夜》先后经过六十多次的修改而成的。虽是介绍两对黑白人兄弟之间的事,实际是介绍黑社会帮派明争暗斗。就整个影片的风格而言,导演突破了自己一手建立黑社会电影模式,用行云流水的影象,精确的音响和独具创意的剪辑,展现出一个三十年代哈林区的黑道世界。此片荣获1985年金球奖“最佳导演”及“最佳电影”提名,奥斯卡金像奖“最佳电影剪”及“最住布景”提名,另于1986年荣获英国BAFTA FILM AWARD “最佳服装”大奖及同届“最佳音响”提名。

媒体评价:

《现代启录》,《教父》大导演法兰斯哥普拉又一震惊影坛之作-棉花俱乐部(The Cotton Club)此片荣获1985年金球奖“最佳导演”及“最佳电影”提名,奥斯卡金像奖“最佳电影剪”及“最住布景”提名,另于1986年荣获英国BAFTA FILM AWARD “最佳服装”大奖及同届“最佳音响”提名。
本片是根据艾灵顿公爵的小说《哈林丛林夜》先后经过六十多次的修改而成的。虽是介绍两对黑白人兄弟之间的事,实际是介绍黑社会帮派明争暗斗。就整个影片的风格而言,导演突破了自已一手建立黑社会电影模式,用行云流水的映象,精确的音响和独具创意的剪辑,展现出一个三十年代哈林区的黑道世界。·Where crime lords rub elbows with the rich and famous!·Welcome to The Cotton Club. Where Crime Lords rub elbows with the rich and famous. Where deals are made, lives are traded. And the legends of jazz light up the night.

影史钩沉:

布景师理查德·希尔伯特曾劝制片人罗伯特·伊万斯不要雇科波拉拍[棉花俱乐部],因为“他憎恨商业叙事的好莱坞电影产业”。但科波拉的说辞是希尔伯特在信上请他去工作,因为伊万斯太疯了。并声称“我接手之前,伊万斯就为影片定下了奢侈的基调”,二人关系恶劣到科波拉一度禁止伊万斯进入片场。(看电影杂志)

图书摘录:

本文隐藏内容 登陆 后才可以浏览
述30年代纽约曼哈顿黑人区的著名棉花俱乐部两组黑白人兄弟的故事。小喇叭手狄西·杜威偶然救了黑社会老大荷兰佬一命,因而与黑道挂钩,从荷兰佬的跟班变成了好莱坞大明星,并且与歌女、也是荷兰佬情妇的维拉产生一段爱恨交缠的关系。狄西的弟弟文生初为荷兰佬卖命,后来杀得性起,成为天怒人怨的社会公敌,最终丧命于电话亭中。黑人舞者沙曼为了在只招待白人顾客的棉花俱乐部出人头地,不惜贬低和他一起出道的兄弟来争取独舞的表演机会; 而沙曼苦苦追求的女友,则处心积虑冒充白人歌星在演艺圈立足(周黎明《西片碟中碟》)

英语短评精选:

本文隐藏内容 登陆 后才可以浏览
portrayal of 1928 New York.
1928年纽约的优秀写照。

评分细分
《西片碟中碟》的评分
前一篇文章新基督山伯爵 The Count of Monte Cristo
下一篇文章乌鸦 The Crow
一个人,一本书,一部电影,还是一段音乐 ♪ ♩ ♫ ♬ 在世界的某个角落, 总有什么能触动你的心灵; 在世界的某个角落, 总有和你一样的人。
the-cotton-club《西片碟中碟》的简评:影片故事紊乱,张力不够,但摄影一流,艾林顿的音乐对于爵士爱好者无异于天乐,理察基尔的演奏是他亲力而为。另外,本片的配角要比主角更出彩。

2 评论

  1. 如今的爵士乐是高雅的象征,全世界的唱片公司都把它归在古典音乐类,但最初的爵士乐并不是什么阳春白雪,而是经常与罪恶联系在一起。在爵士乐全盛的20世纪20年代,它属于反叛音乐,如同50年代的猫王,60年代的披头士,70-80年代大陆的邓丽君,是教人学坏的音乐,比靡靡之音还罪加三等。科波拉的电影中充斥着种族歧视、黑帮等元素。尤其使几场在音乐中犯罪的戏颇有当初《教父》的味道,就艺术价值上来说,《棉花俱乐部》实属经典。

  2. 科波拉怎么拍也拍不厌的经典黑帮故事,加上著名棉花俱乐部的歌舞,后半段的故事高潮配合踢踏舞的交叉剪辑实在赞(当然这对于科波拉来说已经是小菜咯)。爵士+蓝调+2、30年代的华服,几位演员年轻靓丽,凯奇粉好厚德感觉!并且很有意思的是听到了前几天看福禄双霸天里面的歌。。

你的评论可以尖锐,也可以湿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