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绍:

《肖申克的救赎》(The Shawshank Redemption)是由弗兰克·达拉邦特执导,蒂姆·罗宾斯、摩根·弗里曼等主演。
该片改编自斯蒂芬·金《四季奇谭》中收录的同名小说,该片中涵盖全片的主题是“希望”,全片透过监狱这一强制剥夺自由、高度强调纪律的特殊背景来展现作为个体的人对“时间流逝、环境改造”的恐惧。影片的结局有《基督山伯爵》式的复仇宣泄。
在IMDB当中被超过160万以上的会员选为250佳片中第一名。并入选美国电影学会20世纪百大电影清单。

电影看点:

一部揭露美国司法黑幕的巨片
一幅用友谊和希望描绘的生命画卷
寓含人生哲理的喻世之作
好莱坞最有气势的十大巨片之一
希望让人自由
影史经典探寻自由真谛

获奖记录:

·第六十七届奥斯卡七项大奖提名
·第52届金球奖 电影类 剧情片最佳男主角(提名) 摩根·弗里曼
·第19届日本电影学院奖 最佳外语片

英文简介:

Two imprisoned men bond over a number of years, finding solace and eventual redemption through acts of common decency.

谷歌翻译,仅供参考


两名被囚禁的男子在数年内结交,通过共同的体面行为找到慰藉和最终的救赎。

最火台词:

Andy Dufresne: [to Red] I guess it comes down to a simple choice, really. Get busy living, or get busy dying.

全部台词

媒体评价:

一条漫长的自由之路、一次灵魂深处的洗涤、一部不朽的励志经典,“希望”遵循神的旨意安睡在内页被挖空的《圣经》里,附着在安迪高大的身躯里,匍匐在500码的下水道里,最后,那条仅有的肮脏之路把安迪送往美丽的新世界。这段充满绝望与沉重的救赎之旅来自臭名远扬的肖申克监狱、来自惊悚小说大师史蒂芬·金的原著、来自哲理导演达拉邦特的倾力之作。《肖申克的救赎》带来的是恒久不变的真挚友情、百折不挠的灵魂铸炼和生生不息的命运之火。希望不需要热情,热情的希望只是灵魂深处一次不经意的冲动。在监狱里,当生命的过程只能以时间为刻度的时候,任何高涨的热情都只能无可奈何地向失望举起双手,宿命地接受命运的安排。只有内心清澈的人才能看清人生的荒谬,否则,人只有在面对冤枉时委屈和无奈、在面对压制时愤怒和狂暴、在困境下腐烂,甚或在平常的环境中寂寞和绝望。怯懦囚禁人的灵魂,希望才可感受自由。强者自救,圣者渡人。(《华盛顿邮报》评)

在影片中,有人在改变,也有人在习惯。影片中的“肖申克监狱”隐喻着一个相对封闭的社会环境,对于在监狱里呆了50年的老托马斯来说,改变意味着毁灭;但对于年轻而富于激情的安迪来说,改变则是一种救赎。《肖申克的救赎》其实是对自我的一种救赎。斯蒂芬・金这位悬疑大师也只是想通过这样的方式告诉人们,追求自我的人生并非只是一个梦想,只是在于自己怎么去做。不管结果怎么样,这个过程很重要。(新华网评)
在牢狱题材电影中突破了类型片的限制,拍出了同类作品罕见的人情味和温馨感觉。(李响评)

该片触及的是人类永恒的主题和当下的不可回避困境。电影的结构比原小说更精当,台词比原小说更有节奏感,更加有所推敲锤炼、也更有深意,人物形象比原小说更鲜活有力。导演以丰富、机巧的艺术文本,将自由精神高扬在天地之间。(郝建评)

影史钩沉:

  • [肖申克的救赎](Shawshank Redemption)上映20周年纪念。摩根·弗里曼和蒂姆·罗宾斯重聚,一同回忆那些年,被粉丝念错的片名。什么[格里姆肖的缩减]、[辛姆申克的救赎],啥都有。弗里曼表示:“有次在电梯,一位女士对我说,‘我很喜欢你在[Hudsucker Reduction]里的表演’”。
  • 在1994年的[肖申克救赎]中,越狱之夜安迪穿过墙洞,用石头砸开了下水道,爬出去重获新生。其实,导演德拉邦特本想让安迪用那把“神之锤”砸开管道,可考虑再三,觉得这似乎不太科学,便改用了石头。而管道里喷涌而出的污秽其实是巧克力汁,主演蒂姆·罗宾斯在爬管道时觉得非常“甜蜜”。
  • [肖申克的救赎]中有两场戏使用了大量的食物来代替实际意向。一是安迪在雪中行走,天上下的雪实际是土豆薄片;二是安迪逃出监狱,在下水道中爬行时,管道中的污渍都是巧克力浆。所以,主角在“体验”时,其实是可以吃一点的。 ​​​​​​​(看电影杂志)

幕后花絮:

  • Tommy Williams(因为偷电视而被判两年的小伙子)这一角色本来是给布拉德·彼特准备的,片中扮演Tommy的Gil Bellows,曾在1997年的当红电视剧集《Ally McBeal》(港译《艾丽的异想世界》台译《甜心俏佳人》)扮演了一个类似角色William Thomas。
  • 拍摄地是俄亥俄州的曼斯菲尔德州立管教所(Mansfield State Penitentiary),但由于监狱过于破旧,剧组不得不在拍摄前进行整修。室内戏则是在摄影棚内拍的,因为修复这所监狱的内部比搭建同样的布景花费要高。
  • 美国人道主义协会(The American Humane Association)监督了影片中所有涉及到布鲁克斯的乌鸦的拍摄。有一场戏是布鲁克斯给他的乌鸦喂蛆虫,AHA当即认为这对蛆是不”人道”的,并要求他们改用一只自然死亡的蛆,他们只好从命。
  • 贴在摩根·弗里曼假释文件上的那张入狱时的照片实际上是弗里曼的小儿子,阿方索·弗里曼(Alfonso Freeman),阿方索在片中还跑了回龙套,就是喊”新囚犯!今天的新囚犯!”(”Fresh fish! Fresh fis漏h today! We’re reeling ’em in!”)的那个。
  • 安迪牢房的墙上贴着一张爱因斯坦的照片,扮演安迪的蒂姆·罗宾斯(Tim Robbins)曾出演关于爱因斯坦的幻想电影《I.Q.》(1994年)。
  • 犯人们看的那部美国爱神丽塔·海华斯(Rita Hayworth)的影片是《荡妇吉尔达》(Gilda 1946)。
    在开场的法庭戏中,安迪说自己把枪扔进了Royal河,在斯蒂芬·金的另一本小说《站在我旁边》(Stand By Me)中,逃亡的孩子们穿过了同一条河。
  • 斯蒂芬·金说小说是他多年监狱片观影经验的结晶。·如影片所示,该片情节与大仲马的《基督山伯爵》有诸多相似之处。
  • 沃登·诺顿哼的调子是”坚固保障”,这是一首教会圣诗,作者是基督教改革先锋/信义会创始人马丁·路德。歌词是:上主是我坚固堡垒,永不动摇之保障;上主是我随时帮助,使我脱危离恐慌;历代仇敌撒旦,仍欲兴风作浪,他奸狡又势强,残忍毒辣非常,无比凶恶真难防。
  • 当沃登·诺顿打开藏有安迪凿石锤的《圣经》时,打开的那页正是《出埃及记》,这个章节详细描述了犹太教徒逃离埃及的过程。
  • 导演弗兰克·达拉邦特拍摄期间的每个周末都看《好家伙》这部电影,并从中得到灵感,使用画外音来转场。
  • 尽管影院票房成绩中规中矩,但是本片在出租录像带排行榜上一直遥遥领先。
  • 片尾有一行字幕”In memory of Allen Greene”翻译成中文就是”谨以此纪念Allen Greene “。Allen Greene是导演Frank Darabont的经纪人,在影片完成的前夕死于AIDS的病发症。
  • 刚到监狱的新囚犯们走下囚车时,嘲笑他们的人群中有一个年轻的黑人,该演员就是片中主角老黑人的扮演者摩根·弗里曼的小儿子——阿方索·弗里曼。
  • 三姐妹之一的Bogs被队长打残废后送入救护车,在拍摄过程中,那个老的掉牙的救护车抛锚了,在画面中的救护车移动其实是工作人员的人力牵引。
  • 凶横的Hadly队长几乎将Andy推下房顶的那个场景其实演员们被一根保险缆绳拴着,很安全。
    肖申克监狱的第一晚,老囚犯们不停地嘲笑喧哗,企图吓新囚犯的情景中,因为临时演员不够用,还动
  • 用了拍摄现场的保安也来制造喧哗的气氛。
  • 影片中的肖申克监狱一排排的囚室,并不是真正的监狱囚室,而是仿造旧的监狱结构在一个仓库里搭建的布景。
  • Andy在谋杀发生的那个夜晚坐在自己的车里,有一个双手上子弹的特写镜头,其实那双手是导演Frank Darabont的,因为原先的剧本里没有设计这个镜头,是事后补拍的。该片的意大利版要比美国版少15分钟,删去了结尾简要交待安迪自由生活的片断。
  • Andy和老黑人Red第一次在操场上相遇的情节(Red在和其他人玩棒球),因为拍摄的时候出现了无数的问题,这个场景竟然花费了一整天的时间来反复拍摄才让导演觉得完美。
  • Andy在雪中行走的镜头那些雪花其实是土豆薄片。
  • Andy叫Red去寻找的那堵长长的石头墙是摄制组自行搭建的,因为导演找不到实际的”长长的石墙”。
  • 影片开头那个喊“熄灯”的监狱警卫,他在实际生活中也是一名监狱警卫。
  • Tommy(Andy的学生,被开枪打死的那个)来到监狱时,同一囚车中坐在他身后的黑人囚犯,实际生活中是俄亥俄州少管所的典狱官。
  • Andy用来敲破下水道的那块石头,其实最初的设计是让Andy用他的小石锤的,但是后来发现小石锤不足以敲破下水道,才改换成了石头。
  • Andy在下水道中爬行时脸上及管道中的污渍其实都是巧克力浆。
  • 台词“有些鸟是不会被关住的(Some birds aren’t meant to be caged)”,剧本原先设计了一个图书管理员Brooks养的那只乌鸦又飞回肖申克、死后被Andy和Red发现的情节,还涉及了囚犯们在操场为这只鸟举行葬礼以悼念自杀的老Brooks的场景。
  • 最后一个场景中Andy和RED在海滩上重逢并拥抱的镜头,这在剧本中原是不存在的,因为Stephen King的原著小说中并没有这段情节。这是导演在其合伙人的坚持下违心添加的,而甚至在拍摄完后还一度企图剪掉。幸亏在试看样片的时候观众们非常喜爱,导演才因此做出了让步,并决定保留这段情节。后来的观众们才因此有幸观看到这令人喜悦且热泪盈眶的结局场面。
  • 摩根.弗里曼扮演的那位赢得迟来自由的老者名叫RED,即英文单词“救赎”的前三个字母。
  • 从电影发行以来至今,《肖申克的救赎》在互联网电影数据库(IMDb)的史上最佳250部电影影迷评选中,一直以来都和《教父》形成第一名与第二名之间的拉锯战,也是至今最多影迷参与评分的电影。
    在1995年的奥斯卡金像奖上,该片获得七项提名,包含最佳电影、最佳男主角、最佳改编剧本、最佳摄影、最佳剪辑、最佳配乐、最佳混音。但最终未能获得任何奖项。令人意外的是,虽然该片在电影院公映时并未获得太多好评,但却在家庭影院市场和出租市场获得的巨大成功,至今已经成了著名案例。
    在斯蒂芬.金的小说《纳粹高徒》中(《肖申克的救赎》书中的第二篇小说),主人公杜山德对托德曾说过这样一段话:“买几张通用汽车公司的股票、几张美国电话电报公司,还有露华浓的一百五十股,都是那银行家替我选的,我还记得他的名字叫杜佛尼,因为跟我的名字有点接近。显然他杀妻的本事远不及他选股的眼光,校规,这种犯罪的冲动只证明了所有人都只不过是识字的笨驴。”
  • 安迪播放的那首曲子是莫扎特歌剧《费加罗的婚礼》的第三幕的信件二重唱,或曰“徜徉在微风中”,是女主角苏珊娜与伯爵夫人的二重唱,两位女士一起写一封信,一起使花心的伯爵落入陷阱的计划。
    苏珊娜:微风轻吹。
    伯爵夫人:希望能够吹起柔柔的西风。
    苏珊娜:西风。
    伯爵夫人:今晚会有风吧。
    苏珊娜:今晚。
    伯爵夫人:在林中松树的下面。
    苏珊娜:松树的下面。
  • 《华尔街日报》记者Russell Adams在提到此片时表示,该片因为角色大都是男性,影片内容沉重,且片名带有宗教色彩使它并没有在短期流行开来,因此即使获得七项奥斯卡奖项提名但无一获奖,此后华纳影业以录像带的形式发行,获得影评人及观众肯定,成为1995年出租量最多的电影。该片时至今日仍在源源不断地为华纳影业赚取收入。而据片中饰演典狱长的巴布·冈顿说,时至今日,其仍然会收到可观的后续收入。

穿帮镜头:

  1. 安迪驾驶着红色敞篷车在墨西哥山路上飞驰,那是一部1969年产的Pontiac GTO,而影片中的年代在1966年(当时摄制组曾经联系了一部1965年的Mustang,但是车主在最后时刻变卦了)。
  2. 当Hadley将被逮捕时,有人念了一段米兰达条款(即”你有权保持沉默并申请辩护”云云),此时是1966年初。而米兰达一案要到该年6月13日才盖棺定论(即全面推广这句话的时间)。
  3. 安迪告诉Red说那个凿石锤要价7美元,在1947年,7美元可算价值不菲(这个是当时的专业用具)
    (这个地方不是穿帮镜头,小说原著中也是这个数字)。
  4. 布鲁斯(图书管理员)在给安迪送凿子后,径直往前走,但安迪的牢房已经是最后一间。
    (这个地方不是穿帮镜头,在发现安迪逃走那早查狱镜头可看到在安迪牢房之后可向右拐)
    安迪牢房里Raquel Welch的海报来自1966年的《公元前一百万年》(One Million Years B.C.),该片直到1967年2月21日(也就是安迪脱狱之后数月)才在美国公映。
  5. 临近片尾,Red说安迪爬了500码,“快到半里地了”,0.5英里(mile)=880码,500码(yd)=0.2840909英哩,约等于3/10;而一个足球场的比赛长度为100码(这里说的足球场是指美式橄榄球比赛所用的场地)
  6. 安迪最后一次为典狱长做账,将账本(其实为自己的圣经)放入保险箱中这个镜头,前后两次不一致,第二次的镜头中安迪放时卡了一下,且典狱长拿信封的手指位置不一样。
  7. 安迪进入逃生隧道,说明他已经把墙上遮挡的海报撕了下来,但是第二天海报还贴在墙上。(蒂姆罗宾斯曾试着在入口处转身并成功封口,但因无法在入口内部拍摄,且剧情交代过于繁琐,删掉了)(这是因为安迪是海报的下方进入隧道的,上方并没有被撕掉,所以海报应该在墙上,只是由于下面没有黏上,典狱长后来发现安迪逃走时迁怒众人时,把石子扔向海报,海报应该是不会破的。)
  8. 安迪逃生的时候应该穿的是典狱长的黑色皮鞋,但他从隧道出来到下水管道之前的镜头是他自己的棕色皮鞋,这双鞋那个时候应该在典狱长的鞋盒里才对。(安迪逃走时所穿的鞋子应该和鞋盒中的不是同一双,囚犯的鞋子和内裤是一样的,肯定有换洗备用的,而且安迪在逃走之前可以看到他把衣服都脱到最里层了,而从下水道出来时,安迪仍然穿的是囚服,所以他一定是把西服和皮鞋都放到那个塑料袋中,避免在下水道中被弄脏,便于出来后逃走)
  9. 典狱长第一次搜查安迪牢房时,窗台上的象棋子前后镜头中站倒不一。
    安迪逃出监狱的那晚下暴雨,但第二天警察在河边追踪他的镜头显示岸边的土壤是干燥的。

图书摘录:

本文隐藏内容 登陆 后才可以浏览
过监狱这一强制剥夺自由、高度强调纪律的特殊背景来展现作为个体的人对“时间流逝、环境改造”的恐惧。主人公安迪·杜弗瑞本来是一个成功的银行家,因被陷杀害妻子与她的情夫,被判两次终身监禁。这意味着他后半生将不得不在监狱里荀延残喘。从安迪进入肖申克监狱起,影片就再也没有用他的视角观察世界,而代之以另一位主人公瑞德冷静、平和的旁白来推进剧情。这种数十年如日的“改造”使本来向往自由的心灵“习惯”了牢笼的禁锢,也让曾经意气风发,豪情万丈的少年被岁月冲刷成圆滑世故、半点不敢出格的成熟老头。安迪在监狱的19年中,一方面帮监狱长做假账,一方面精心策划了一出越狱好戏。(周黎明《西片碟中碟》)

相关文章:

学生影评

心中有梦,展翅高飞 / 异想成真

其它链接

电影《肖申克的救赎》剧情介绍

2 评论

  1. 当年的奥斯卡颁奖礼上,被如日中天的《阿甘正传》掩盖了它的光彩,而随着时间的推移,这部电影在越来越多的人们心中的地位已超越了《阿甘》。每当现实令我疲惫得产生无力感,翻出这张碟,就重获力量。毫无疑问,本片位列男人必看的电影前三名!回顾那一段经典台词:“有的人的羽翼是如此光辉,即使世界上最黑暗的牢狱,也无法长久地将他围困!”

  2. “这是一部男人必看的电影。”人人都这么说。但单纯从性别区分,就会让这电影变狭隘。《肖申克的救赎》突破了男人电影的局限,通篇几乎充满令人难以置信的温馨基调,而电影里最伟大的主题是“希望”。
    当我们无奈地遇到了如同肖申克一般囚禁了心灵自由的那种囹圄,我们是无奈的老布鲁克,灰心的瑞德,还是智慧的安迪?运用智慧,信任希望,并且勇敢面对恐惧心理,去打败它?
    经典的电影之所以经典,因为他们都在做同一件事——让你从不同的角度来欣赏希望的美好。

你的评论可以尖锐,也可以湿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