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鉴赏:

《流浪者》是一部很有代表性的印度歌舞情节片。其艺术特色,一是歌舞,二是情节。

印度人民能歌善舞,在欣赏电影时,对歌舞也独有偏爱,无片不歌,无片不舞,歌舞往往成为一部影片的重要构成部分。《流浪者》的主人公是个流浪青年,被迫走上犯罪之路。影片为他设计了一首主题歌,贯穿始终,反复吟唱,从歌词至节奏都有强烈的韵律感和令人回味之处,使观众从“到处流浪,到处流浪!命运叫我奔向远方,奔向远方……”的反复不已的歌声中,体会到主人公的心绪,感受到一名不幸者的境遇,以及对那个不公正的社会的感受和认识。

除了主题歌之外,影片还有多处拉兹和丽达之间吐露心曲、表达爱慕、难舍难分、缠绵传情的歌舞场面。

这些歌舞场面,使人领略、欣赏了印度的独特表演艺术,是有娱乐和观赏价值的。而与大量的印度歌舞片相比,《流浪者》的歌舞场面又胜一筹,这是由于它们较好地结合着人物的心情,传达了主人公的内心活动,并且包含了一定的内在意味。这和那种一味追求感官刺激的歌舞影片,是不尽相同的。

即便是大量的歌舞场面,《流浪者》也是将它们穿插、融化于情节之中的。情节的奇兀、多变、曲折,可说是影片的最大特色。

如影片的开端,明明是一场法庭审讯杀人嫌疑犯的场面,而律师丽达的一番追问,便使情境发生了突然的、出人意料的变化:罪犯拉兹恰恰正是大法官拉贡纳特的亲生儿子。他之成为一名罪人,正是这位以维护法律自居,而又制造了罪犯的大法官的错误。

情节片的重要艺术手段,便是要巧妙地组织和安排引人入胜的情节故事。《流浪者》则是紧紧抓住了它的突兀性来取得效果的。影片不仅急速地从法庭拉回至20多年前,而且将罪犯和法官的命运紧紧扣在了一起,这是不会不使人感到意外和惊兀的。

随着情节的突变,这就进一步产生了强烈的悬念:为什么一个法官之子,竟会落入到盗贼的圈子中去呢?

从强盗扎卡的不幸遭遇,影片引出了一段恨恨仇雠、生生死死的情节故事。他被拉贡纳特冤屈地判了重罪,决心报复,这类情节自不新鲜,而从中引出了“血统论”所产生的恶果,还是有一定社会意义和令人震惊之处的。

“强盗的儿子永远是强盗”,这是拉贡纳特的思想支柱和人生信条,也是推动情节发展的内在因素。扎卡之所以要绑架他的妻子,并散布她不贞的谣言,正是为了要摧毁拉贡纳特所信奉、宣扬的这种“血统论”思想信条。以这一点论,本片也就超过了一般的、惯见的复仇故事。

拉兹虽是法官的儿子,只是当他的出生环境、社会地位、人际关系发生种种变化之后,他的命运便发生了戏剧性的变化。尽管母亲含辛茹苦,竭尽全力让他上学,使他能进入上等人行列,而等待他的却是另一种境况。

影片《流浪者》运用的第二类情节因素是多变,可说是一波未平,一波又起。例如他初识丽达,感情融洽,而丽达父亲的好友恰恰是拉贡纳特。这自然是一种巧合。但,拉贡纳特开始对他的印象并不坏,只是当问起他的父亲而不得答案时,才产生了疑问。在情节的变化中正显示了不同等级的人际关系。

从拉贡纳特和拉兹重见开始,一个情节的突变连接着另一个意外情节的出现。明眼的观众自能识别其中大大小小的破绽,而爱看故事的、喜好热闹的多数观众往往来不及多做挑剔,竟被情不自禁地吸引住了。如拉兹在丽达生日之际,偷来了一条贵重的项链,而这正是拉贡纳特买来要送给丽达的,这就使拉贡纳特进一步断定拉兹是盗贼,使他们三人之间的关系产生了新的变化。如拉兹的母亲终于认出了她丈夫的身影,并在临终之前将实情、原委告诉了儿子,促使拉兹走上了报仇之路等等。

《流浪者》情节的魅力还在于它的曲折。看头知尾,一览无余,是难以使人有多大兴味的。这里,无论是父子、夫妻、爱人、恩仇等关系,都表现得相当曲折,不同寻常。明明是亲生父子,却成了反目的仇敌;明明是恩爱的夫妻,霎时间成了陌生的路人;明明是纯情的爱人,又偏偏受到无尽的干扰,等等。不仅在大的情节框架上是曲折变化的,而且在情节之中套情节,大的情节链又引出了一系列具体生动的情节。如丽达和拉兹的爱情故事,从两小无猜至心心相印,从真诚相爱至风波迭起,从遭受冤屈至挺身为之辩护,的确将一对真诚情侣的复杂关系、微妙心态、细腻感情,一一生动地表现了出来,成为全片最动人的段落。情节的曲折有助于人物关系的展示,这正是这一影片的另一优长之处。

《流浪者》在歌舞情节片的样式上,是取得了一定成就的,但伴之而来的过度的巧合、冗长的叙述等,也是不足取的。这正是大量印度影片普遍存在的弊病,需要有分析的鉴

本文隐藏内容 登陆 后才可以浏览

(王云缦)

3 评论

  1. 中高考还要对父母进行政审,如果父母曾经有过重大问题,那么这个学生的品行在好也要受到歧视吗?我们依然饯行着当年“老子英雄儿好汉,老子反动儿浑蛋”的口号。印度电影《流浪者》曾在中国红极一时,它所探讨的问题我们也反思过,只是不好改过来。

  2. 这个歌舞真心是好莱坞水准啊,简直看到了卓别林加雨中曲,女主脸那么大能拍的那么漂亮,男主从小到大头发那么萌,很多对照的细节。最重要的是在一个无视身份地位的俗套爱情故事之外,男主其实才是阶级社会的受害者,富有哲理的框架。这居然是1951年拍的!

  3. 又唱又跳,受不了。各方面都不对劲儿呢,剧情干涩坚硬,过于说教。三个小时,格局却极小,好浪费。长春译制,配出来的精神面貌好似李双双~~~

你的评论可以尖锐,也可以湿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