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绍:

《惊爆十三天》是由罗杰·唐纳森执导,凯文·科斯特纳、布鲁斯·格林伍德主演的剧情片,于2000年12月19日在美国上映。
该片讲述了肯尼迪总统在科尼·奥唐纳、罗伯特·肯尼迪等人的帮助下,在短短的13天内成功处理古巴导弹危机的故事。

英文简介:

In October 1962, the Kennedy administration struggles to contain the Cuban Missile Crisis.

谷歌翻译,仅供参考


1962年10月,肯尼迪政府努力遏制古巴导弹危机。

最火台词:

Kenny O’Donnell: If the sun comes up tomorrow, it is only because of men of good will. And that’s – that’s all there is between us and the devil.

全部台词

幕后制作:

剧本创作
为了使该片尽量符合历史事实,《惊爆十三天》的编剧戴维·塞尔夫在编写剧本以前作了一些调研工作。他翻阅了很多档案材料,其中包括美国白宫和美国中央情报局的解密档案。此外,他还采访了许多当事人,并参考了许多亲历事件者的回忆录。
投资拍摄
该片的剧本于1998年完成,并计划由环球影业拍摄,但由于投资人之间存在意见分歧,最终该片的拍摄计划被取消。之后,哥伦比亚电影公司对该片表现了一定的兴趣,但最终还是由新线公司投资该片。

媒体评价:

作为一部反映古巴导弹危机的政治片,导演罗杰·唐纳森用纪实性与戏剧性相结合的手法,再现了冷战期间美苏核对抗中最危险的一幕场景。该片气氛紧张,悬念不断。片中描写美苏两国海陆空对峙的宏大场面渲染并强化了战争爆发前的氛围。《惊爆13天》有趣的地方在于肯尼迪总统及罗伯特·肯尼迪这几个大人物并不是主角。影片颇有创意的从小人物入手,叙述了一个动人心魄的政治故事(《环球时报》评)。

《惊爆13天》是一部充满睿智和反省的电影。作为表现重大历史时刻的纪实型电影,该片最难的地方就是如何让观众有临场感。扮演科尼·奥唐纳的凯文·科斯特纳以及扮演肯尼迪的布鲁斯·格林伍德为这部电影交上了满意的答卷。他们在《惊爆13天》中的精湛演技让观众印象深刻。两位演员以及编导围绕约翰·肯尼迪、科尼·奥唐纳展开了精心的历史人物刻画。片中有几段场景生动的展现了约翰·肯尼迪和科尼·奥唐纳、罗伯特·肯尼迪之间的深厚友谊。此外,科尼·奥唐纳通过吹口哨的形式为全世界带来好运的镜头堪称片中的神来之笔(凤凰网评)。

图书摘录:

本文隐藏内容 登陆 后才可以浏览
年10月中句,苏联正在古巴首都哈瓦那西南的圣克利斯托瓦尔修建基地,部署中短程导弹和运载核武器的伊尔-28重型轰炸机。从这些基地发射的导弹,可以击中从秘鲁利马到加拿大哈得逊湾的大多数美洲重要城市。影片描写美国总统肯尼迪和其弟罗伯特应付这场危机的整个过程,包括跟苏联的台前幕后交易以及跟保守党的抗争。(周黎明《西片碟中碟》)

4 评论

  1. “我们追求的是何种和平,我说的是真正的和平,使世人活的有价值的和平,不是一时的和平,而是永久的和平,我们的问题是人为的,因此也要由人解决,归根究底,人类最基本的共通点就是都居住在这个小小的星球上,呼吸着相同的空气,我们都关心子女的未来,我们都是凡人”

  2. (7/10)古巴导弹危机题材。白宫视角,对美国低层人物和民众、古巴和苏联都没有刻画。在这场冲突中,美苏两边最高领导层都是明白人,武力是用来谈判而不是战争的,但下边的人头脑热血,他们渴望“决一死战”。肯尼迪打开赫鲁晓夫写来的信时说了一句:“他的压力也很大吧。“

  3. 那段历史的跌宕与混沌,以及那些历史舞台中央人物的克制与坚毅成就了这部电影,电影本身其实中规中矩,要按着吕美特那个路子来真有成为…

  4. 古巴导弹危机,最接近核战争的十三天,电影很紧凑,惊心动魄,好在肯尼迪和赫鲁晓夫都知道核按钮会带来什么。再之后苏联大力发展核武器,核威慑在保证互相毁灭之后反而带来了和平…也是很有趣,光脚的不怕穿鞋的,古巴是跳的最凶的,对比现在的朝鲜。

你的评论可以尖锐,也可以湿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