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鉴赏:

《无因的反叛》是1950年代“青年文化”具有代表性的作品之一。1950年代的青年与1960年代探索的、激进的、反主流文化的青年不同,它是处于迷惘状态的“失落的一代”。第一部反映这“失落的一代”的影片是1953年的《野孩子》,嬉皮士首次在电影里出现,冲击着美国中产阶级的价值观。马龙·白兰度穿黑皮夹克风驰电掣地骑摩托车,表示对社会的反抗。1955年,两部反映“失落的一代”的影片问世:一是《黑板丛林》,一是《无因的反叛》。在《黑板丛林》里,由于描写一个学生用小刀扎老师,引起了成年人不安。本来影片要在威尼斯电影节上放映,但美国驻意大利使馆提出抗议,影片从电影节撤了下来。《无因的反叛》没有引起这么激烈的反应,但影响却更为

本文隐藏内容 登陆 后才可以浏览

在《无因的反叛》中,导演尼古拉斯·雷伊抓住了1950年代“失落的一代”青年人的特点,又抓住了一般青年人的特点,刻画了三个对家庭感到失望的青少年。他们与上一代有代沟,与社会格格不入,又看不到出路。他们感到压抑,等待爆发的时机。影片全部事情发生在一天之内。主人公吉姆,像所有的青少年一样,渴望成为一个“真正的男子汉”。他喝酒,打架,参加死亡游戏,交女朋友——都是为了显示自己的“男子气概”。可是家里最应当有男子气概的人,他的父亲,却是一个围着锅台转、怕老婆的男人。吉姆的压抑感来自这样一个似乎不成为问题的问题,因此,他的反叛也成了无因的反叛。普拉托和朱迪也有着类似的对家庭的失望。影片的这一天,便是这种失望终于达到爆发点的一天。但是编导并不责备这些反叛的青少年,而责备他们的父母,是他们的父母造成了他们的心理障碍。

“胆小鬼逃跑”是全片很重要的一场戏。1950年代“迷惘的一代”的反叛并非有目的地针对法律或家长,只是不明确地针对一般生活规则。他们的不满需要得到发泄,开快车就是一种发泄的形式。赛车和嬉皮士、牛仔裤、T恤一样,都构成当时青年文化的一部分。1950年代好莱坞反映青少年赛车的影片,就有《热气腾腾的汽车》、《汽车女郎》、《飞车斗》、《飞车帮》等等。在《无因的反叛》中,“胆小鬼逃跑”的比赛也是属于车赛的一种。从这比赛中可以看出,那些不安分的青少年为追求“男子气概”,达到多么无理性的程度!而在“胆小鬼逃跑”比赛之后的几场戏,反映出成年人对青少年的不理解甚至误解。吉姆父母反对他去警察局自首,说明两代人在价值观上的不同。对于吉姆来说,“一人做事一人当”是男子汉的表现,成人却没有这种真诚,他们功利得多。最后,警察向手持空枪的普拉托先发制人地开枪,说明误解是多么深。

《无因的反叛》是雷伊最有个人风格的作品,导演手法温馨细腻,幽默感人。雷伊在影片里用色彩作隐喻:吉姆的大红夹克和黑色小汽车,象征着反叛;普拉托两只袜子两种颜色,象征着迷惘。别墅里巨大的空间,表示孩子对社会的疏离感,那里又是与外界隔绝的、他们自己的世界。他们三个人以自己的方式组成了一个新的家庭,互相关心、爱护、信任。这种真情,在成人世界里是得不到的。

《无因的反叛》由于它的男主角詹姆斯·迪恩悲剧性的死而轰动。影片上映前一个月,迪恩在加州的高速公路上超速抢行导致车祸丧生。在影片里,他的对手死于“胆小鬼逃跑”的车赛;而在生活里,他和他的对手调换了一个位置。车祸的原因也是一种赛车的念头——他要超过前面的一辆车。

24岁的詹姆斯·迪恩本人自小失去家庭温暖,性格孤僻、任性,爱开快车,加上冷漠的外貌,郁郁寡欢的表情,使他与他所塑造的苦闷的青年融为一体,增加了影片的真实性。而他本人悲剧性的死又和影片里的人物有着惊人相似之处,更使影片产生了很大影响。迪恩在影片里穿的牛仔裤和T恤成了1950年代反叛青年的“标准服”。影迷在他去世后对他的崇拜达到神话的程度。他撞车的地方铸着以下几个大字“詹姆斯·迪恩1931年2月8日~1955年9月30日5时59分”。好莱坞拍了两部关于他的纪录片。1977年还上映了一部名为《1955年9月30日》的故事片,叙述一个少年因为他死去而感到世界破灭。直到如今,每年9月30日影迷们集中到他撞车的地方献花纪念。一个只主演过三部影片的青年演员能得到观众这样厚爱,是电影史上绝无仅有的。

(李湄)

1
2
3
评分细分
《西片碟中碟》的评分
前一篇文章蝴蝶梦 Rebecca
下一篇文章红龙 Red Dragon
戈达尔、特吕弗和里维特在《电影手册》文章中都极为推崇Ray,戈达尔甚至认为:“电影就是Nicholas Ray!”
rebel-without-a-cause《西片碟中碟》的简评:这是迪恩的代表作。在实际生活中,三位主演均不幸早天。

3 评论

  1. 为何当年电影手册如此推崇此片?罗伯格里耶曾断言新小说的起点是赋予了作品以“眼”的功能。而新现实主义是通过与好莱坞情节剧决裂而自我给予了观察者的凝视。而此片其实描绘的是无法找到观察者视角的人迷失于行动中无法自拔的痛苦,它是来自“敌对”阵营中对新现实主义的认同之声

  2. 调度得真漂亮,雷在大片厂时代拍出一部这么独立范的片子真不容易,逼格太高:战后伤痕隐喻啊,恋父情节同性暗示啊,精神分析范本啊什么的,无因的反叛背后其实是无尽的迷茫;不过标准三一律的结构让故事的发展显得过快,后半段有点跟不住啊。

  3. 1、雷伊的电影化(cinematic)极为NB,无怪影史地位高过更古典的卡赞,同时法国人也很待见他,还有侯麦特吕弗阿尔莫多瓦文德斯等一干粉丝。2、镜头长过同代电影,调度精到,决斗一场戏拍出了西部片味道。3、柏拉图的单恋据说一直影响到李安……4、詹姆斯迪恩在这儿比《伊甸之东》帅……

你的评论可以尖锐,也可以湿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