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IIris Chen

前阵子看《最后的马拉松》,剧情大致上以体育好手的人生故事为经,以探讨德国疗养院的利与弊为纬,勾勒出白叟先生活到老跑到老、愿意付诸行动让理想成真的「热血」故事。今次看《维多莉亚》,电影依然在工艺设计精致的德国取景,但热血疯狂的,是一个从西班牙独自到柏林打工的少女Victoria,和她在酒吧外邂逅的四个「兄弟」。

第65届柏林影展于二月中落幕,《维多莉亚》最终荣获「杰出艺术贡献银熊奖」,可谓实至名归、货真价实,片长共140分钟,采「一镜到底」拍摄手法,刷新了One Take影片的长度纪录。除去了后制时期的剪辑作业,诚然挑战了观众(至少我)看电影的习惯。一镜到底虽然被贴上了「炫技」标签,不过前制时期整体的调度和场面切换的路线规划却更是场考验,看完《维多莉亚》后,赞叹摄影师Sturla Brandth Grovlen的掌镜功力,从凌晨到破晓,穿梭柏林大街小巷20多个地点,觅不得特别明显之缺失。但这是把双面刃,在不剪辑的情况下,电影理当无法做到简练,一些全无剧情推进的部份让电影冗长化,显得拖泥带水。

《维多莉亚》只有短短12页的剧本,导演让演员们自由对话,可以说,主角面对各式各样的冲击时,呈现出的一举一动是毫不虚幻的:两人关系初发生时的害羞暧昧、到杂货店偷啤酒时的暗中窃笑、在地下室被枪械包围时的彷徨恐惧、成功完成惊险任务时的狂欢愉快、眼看同伴离开人世时的悲痛欲绝。Victoria的一夜际遇仿佛为一个人一生的缩影,种种强烈的情绪反应落在Victoria身上,时而镜头特写脸部表情,捕捉主角最「直接」的喜怒哀乐。

而导演是以何种方式「间接」表达主角内心感受的呢?这就得关照到配乐了。《维多莉亚》泰半部分依靠背景音乐来引出情绪和酝酿下一刻之意境,也正是透过音乐,剧情的高潮迭起与转折变化之处能流畅进行,故此,本片的配乐师Nils Frahm功不可没,他将整部电影的节奏掌控得宜,效果到位。

Sonne在电梯里提醒Victoria,德国人搭乘电梯时是不会交谈的,不过Victoria偏要打破规矩,随心说话而不顾规范。短短片段,却寓意深厚:

《维多莉亚》以及《最后的马拉松》的相同点,在于两部电影皆连带涉及社会议题。《维多莉亚》谈及青少年在学校里面对竞争时的心理压力与走出社会后能否发挥所学,在教育体制内深感无助与挫败的青少年,敢颠覆日常平静的生活,抛开紧箍心灵的枷锁吗?他们看似一群恶棍,偷取零食、协助抢劫、擅闯大楼屋顶,但他们仍然善良端正,天使永驻心中,那些打闹嬉戏唯有当事人明了。叛逆是体验人生的一个过程,再正常不过了。

后记:

饰演Sonne的德国男演员Frederick Lau亦有参演《最后的马拉松》,正是给予Paul许多帮助和鼓励的养老院辅导员。Frederick Lau身为德国影坛表现亮眼的影星,在《维多莉亚》中数次表示自己是纯正柏林人,没有丝毫异议。

你的评论可以尖锐,也可以湿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