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鉴赏:

本片编导罗伯特·本顿执导的影片并不多,在《克莱默夫妇》之前,他只导演过《坏伙伴》和《晚场》。1960年代他曾和戴维·纽曼合作写出了当时最有影响的电影剧本《邦妮和克莱德》,它借用1930年代暴力题材反映了60年代美国青少年在那些动荡岁月里的迷惘心态,以其反好莱坞历来传统的基调成为“美国新电影”的代表作之一。1970年代,他又和老搭档纽曼合作写出了两部迥然相异的电影剧本《大夫,出了什么事啊?》和《超人》,后者以科幻与情节剧的巧妙结合成了当时最卖座的影片之一,并接连拍了几个续集。《克莱默夫妇》的问世开了美国当代家庭伦理片的先河,不仅在美国国内,而且在许多别的国家都引起较大反响。

克莱默一家三口。丈夫泰德任一家公司的高级职员,在竞争激烈的美国社会里,为了维持家庭的物质生活水平和自己在公司里的地位,泰德不得不拼命干活,满脑子想的就是多给公司拉几笔生意。他以为自己这么辛辛苦苦都是为了这个家,他要用自己的辛苦换来妻子和儿子的幸福,在男人主宰的世界里,大丈夫理当如此。这样,他不自觉地冷落了心爱的妻子,也全然不理解、不理会妻子由此产生的烦恼。结果,在他职务晋升之时,等待他的却是家庭的崩溃。

妻子乔安娜是个出身于中产阶级的美丽女子,独立意识很强。婚前是父母的掌上明珠,大学时期成绩突出,成年后又是男子追逐的对象,而且还有一份称心的工作。在相恋中她和泰德结了婚。哪知婚后,特别是有了儿子以后,生活远非她想象的那样充满诗情画意。没完没了的家务事,丈夫和儿子的依托,使她身心疲惫不堪。她常常想对丈夫诉说心里的苦闷,可是劳累了一天的泰德哪有心思去听乔安娜的唠叨呢,她甚至连丈夫的一点温存都得不到。她爱比利,可正是这个心爱的儿子把她锁在家里。乔安娜正是怀着痛苦和矛盾的心理去寻找失去的自我。影片一开始,我们看到的就是乔安娜这副愁苦的面容。可以说,这时的观众是同情

本文隐藏内容 登陆 后才可以浏览

乔安娜出走了。一向自信的泰德面对他往日不屑一顾的家务事束手无策。出于对儿子的爱,他逐步学会了照顾儿子,过去只依赖妈妈的儿子逐渐和他建立了父子亲情。在父子两人相依为命的日子里,泰德理不清内心里占主导地位的是对乔安娜的气愤,还是对自己以往行为的悔恨。泰德胜任了家务的同时也怠慢了工作,一向信任和器重他的上司不再需要他了。事业和家庭的矛盾也给泰德出了难题。影片用了三分之二的篇幅来展现父子俩的生活,让观众的感情随之倾向于泰德一方。

导演罗伯特·本顿独具匠心,把影片的高潮安排在法庭一场。随着观众内心天平的倾斜,本顿让克莱默夫妇面面相对了。在法庭上,通过双方律师的质询,通过当事人双方的敞开心扉,把夫妻俩婚后八年来从未交谈过的苦衷和困惑公开出来。泰德如梦方醒:他亏待了妻子;乔安娜柔肠寸断:她苛求了丈夫。可是孩子应该判给谁呢?观众莫衷一是。

乔安娜胜诉了。在她得到儿子的监护权后内心的痛苦更多了一分,脸上的忧愁更深了一层。泰德强打精神为心爱的儿子准备行装的同时,眼泪却不断地往肚子里流。这对夫妇的遭遇搅得观众心神不宁。

《克莱默夫妇》真实而深刻地反映了当代美国社会的重大问题,即家庭解体以及由此而引起的一系列现实问题。当时美国的离婚率高达百分之五十,每年大约有110万个家庭解体,产生了大约100万个只有单亲的孩子。妇女解放问题,青少年的抚养和教育问题引起了全社会的普遍关注。影片之所以能抓住众多观众,除了家庭和解这一主题适应了当时美国社会的内在要求外,它实际上还提出了妇女在当代社会中的独立地位问题。在求职困难的情况下,一些人曾提出过“妇女回到厨房去”的口号,对此,当时正方兴未艾的女权主义运动是极力反对的。《克莱默夫妇》并没有正面去表现这个运动,却通过女主人公的独立意识与其所处的现实地位之间的矛盾曲折地反映了这个问题。可以说,在这部影片中,夫妇和解属于表层情节,其深层涵义是乔安娜女权意识的觉醒以及泰德最终对它的认同,因此,其意义远在一般的家庭伦理片之上。

《克莱默夫妇》以其朴实无华的叙事风格令人耳目一新,然而奠定影片成功基础的却是演员的出色表演。扮演泰德的达斯廷·霍夫曼是“方法派”著名演员,早在《毕业生》(1967)、《午夜牛郎》(1968)等影片里就有过出色的表演。霍夫曼曾自称为“明星制度的牺牲者”,他也是使“其貌不扬”的演员能在好莱坞银幕占一席之地的先锋人物之一。他戏路宽广,表演朴实、大胆。他不仅是天生的探索者,也是滑稽的模仿者,大凡生活中的细小事物、俚语方言、旧俗陋习,他都细心观察,刻意求索。作为演员,霍夫曼对于他扮演的每一个角色都进行过深刻的内心体验,如拍《午夜牛郎》时,他穿着在旧货店里买来的衣服,在偏僻的小巷里转悠了两个来月,细心体察下层人的生活,使观众看到的那个跛脚流浪汉是那么真实可信。在扮演泰德·克莱默时,霍夫曼的生活中正经历着与泰德相似的遭遇,当时,他的舞蹈家妻子安妮·芭恩为了追求事业上的成就正和他闹离婚,这种生活体验和切身感受更有助于他细致入微地刻画了泰德这个人物形象。霍夫曼在人物塑造上似乎从未经历过失败,他在1988年《怪杰雷曼》中扮演的雷曼,使他第二次荣获奥斯卡最佳男演员奖。他是当代美国最受欢迎的男演员之一。

扮演乔安娜的女演员梅丽尔·斯特里普是当代美国影坛最璀璨的明星之一。她于1950年出生于美国新泽西州,自幼聪明好学,喜好演戏。大学毕业后进入耶鲁大学戏剧学院深造,三年的学习和实习演剧中扮演了40个迥然不同的角色,显露了非凡的才华,曾因在电视片《大屠杀》里扮演一名嫁给犹太人的天主教徒而获艾美奖。斯特里普27岁才走上银幕,迄今共主演过十几部影片,部部都很成功。《克莱默夫妇》为她赢得了第一个金像奖,之后又因在《苏菲的选择》(1981)里扮演一位在纳粹集中营里备受折磨、终因悔恨而自杀的波兰妇女再获奥斯卡最佳女演员奖。

斯特里普把握面部表情的本领堪称一绝。《克莱默夫妇》中,乔安娜本来没有多少戏,可斯特里普通过影片一头一尾的面部大特写使角色的复杂心态展露无遗,从而使观众感觉到她的无处不在。法庭一场的台词是斯特里普自己写的,乔安娜的委婉陈述和楚楚哀怜把影片推向高潮,使影片的开放型结尾更具震撼力。

斯特里普戏路极广,无论是神秘而热情的莎拉(《法国中尉的女人》,1980,获最佳女演员提名),神经兮兮的苏菲(《苏菲的选择》),上流社会的女作家(《走出非洲》,1985),抑或穷困潦倒的海伦(《紫苑草》1987,获最佳女演员提名),她演起来都得心应手、惟妙惟肖。至2012年,她主演了46部电影,17次获奥斯卡奖提名,被影评人誉为“一代只出一个”的世界影坛常青树。

(纪令仪)

1
2
3
评分细分
《西片碟中碟》的评分
前一篇文章K星异客 K-PAX
下一篇文章洛城机密 L.A. Confidential
罗伯特·本顿是一名优秀的导演。在电影《克莱默夫妇》中,罗伯特·本顿以其自然细腻的手法表现了一对普通美国夫妇的家庭变故。影片人物的情感冲突和价值纷争具有深刻社会内涵,给观众带来了无限的思考和解读空间。
kramer-vs-kramer《西片碟中碟》的简评: 本片反映出七十年代美国出现的单亲家庭以及由此引起的种种问题,题材严肃但处理不失幽默笔触,演员表演非常到位,极其自然。耶鲁戏剧高材生斯特里普亲自改写了法庭戏的台词,使得霍夫曼极为不满,认为她抢风头。

4 评论

  1. 故事背后值得思考的是,当时的女性觉醒为什么带来的是这种结果?是否忠于自我就等于要背叛家庭,电影展现了一个非常煽情痛苦和讨巧的片段,完全是靠两个演员的演技支撑看起来才显得顺理成章。

  2. 人生多么复杂多么艰难,每个人都有难以言说的地方。Ted在被告席上朝证人台上的Joanna摇头做出No的口型的时候,我突然觉得这个男人实在太好了。It has to do with constancy; it has to do with patience; it has to do with listening and pretending to listen when you can’t even listen any more.

  3. 好莱坞保守时代的产物,回归家庭,回归中产,回归伦理。无所适从的中年婚姻家庭危机,不急不慢地铺展和形容,最后仍然要以温情脉脉的上扬结局收尾。三星半。

  4. 没有花哨的情节,却让人潸然泪下。一定要找一个爱的人,生一个孩子,然后给他很多很多的爱,要自己带他,听他没有逻辑的傻话,收拾乱七八糟的房间,把自己的生活弄得一团糟,成天围着他转,偶尔怀念一下单身的自由时光,然后还得收拾扔的满屋子的玩具。能慢慢感受到来自他的爱,那时我也就老了。

你的评论可以尖锐,也可以湿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