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绍:

《疯狂的麦克斯》是由澳大利亚Columbia-EMI-Warner公司发行的动作片,由乔治·米勒执导,休·基斯-拜伦、梅尔·吉布森、琼妮·萨缪尔、乔纳森·哈迪出演,影片于1979年4月12日在美国上映。
该片以核战后文明尽毁的澳洲大陆为背景,讲述了公路巡逻队员麦克斯与暴走飞车党斗智斗勇的故事。

英文简介:

In a self-destructing world, a vengeful Australian policeman sets out to stop a violent motorcycle gang.

谷歌翻译,仅供参考


在一个自毁的世界里,一个复仇的澳大利亚警察开始阻止一个暴力的摩托车团伙。

最火台词:

[the Kid is handcuffed to a car that’s about to explode]
Max: The chain in those handcuffs is high-tensile steel. It’d take you ten minutes to hack through it with this. Now, if you’re lucky, you could hack through your ankle in five minutes. Go.
[the hacksaw is dropped next to The Kid, and Max limps off]

全部台词

媒体评价:

《疯狂的麦克斯》之所以能够跻身一流影片之列,主要是因为成功地营造了一个荒凉的暴力世界,并充满雄性的疯狂侵略性,影片中刺激的飞车场面几乎影响了后来好莱坞所有的赛车片(信息时报评)。

《疯狂的麦克斯》故事主线比较简单,无非奴隶反抗、英雄救美再加上对灵魂自由和救赎的向往的精神佐料,但其在沙漠里疯狂的汽车飞战却刷新了观众对电影的新认识,观众一直认为那些高难度的汽车追逐、在沙漠上飞来飞去的车战是特效,认为这部电影基本上靠特效完成,但事实上电影里面的画面大都是实景。(京华时报评)

影史钩沉:

拍[疯狂的麦克斯]前,梅尔·吉布森其实是陪着朋友史蒂夫·比斯利来试镜的。前一天晚上,吉布森刚在酒吧打完架,脸上青一块紫一块,这给剧组留下了很深的印象,他们想让吉布森试试片子里的反角。而等到吉布森伤好再来时,那张俊脸,瞬间俘获了试镜人员,“跳级”出演麦克斯。

看电影冷知识:

乔治·米勒当导演之前的职业是急救医生,常遇到因意外、车祸被送来的病患。在筹备[疯狂的麦克斯]时,他将自己在急诊室的见闻融入了剧本,而当时拍片的一部分经费,也是米勒在急救第一线疯狂加了三个月班赚来的。(看电影杂志)

图书摘录:

本文隐藏内容 登陆 后才可以浏览
生在不远的将来,男主角麦斯是一位性格冷峻的公路警察,当他的妻儿被那群疯狂的机车骑士谋杀之后,他决定将警徽抛弃以暴易暴。
这部影片推出后迅速打破了澳洲影坛的卖座纪录,并发展成共有三集的系列电影。梅尔·吉布森因本片一举成名。
1981年推出的第二集叫做《冲锋飞车队》(又译《开路先锋》,TheRoadWarrior),制作规模、动作场面、飞车特技均胜上集一筹,乃80年代初最高水准;
1985年的第三集全名是《末日战士勇破雷电堡》( Mad Max: Beyond Thunderdome),由摇滚歌星蒂纳·特纳扮演反角,影片极度暴力,但夸张得有喜剧性,(周黎明《西片碟中碟》)

2 评论

  1. 这部电影的nb之处除了米勒追车场面的剪辑之外,还在于他对整个故事氛围极其诡异的设定,明明都是套路,但台词没有一句是正常的,全是神经病状态下的呓语。当然,黄暴程度跟同期乃至更早的澳洲B片比,真是纯洁得像唱诗班一样了。结尾还启发了另一个伟大的系列。

  2. 系列萌芽作,人物脸谱,故事简单,制作粗劣,对比30年后神奇重启的系列第四部影片,预算仅为35万的本片在很多方面都已无法满足现代观众口味,但它却货真价实地全球揽下1亿票房,引领了澳洲电影新浪潮,堪称一代邪典电影开端,当时还是医学院学生自学拍片的乔治米勒绝对是天赋异禀。电影故事迎合了当时的澳洲汽油短缺和肌肉飞车文化,营造的末世朋克的环境,以暴制暴的快感,都特别符合那个时代的需求。70年代混乱不堪的社会现实,和片中无法无天的末世荒漠如出一辙。20岁出头的梅尔吉布森尽显豪放粗犷的阳刚之美。

你的评论可以尖锐,也可以湿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