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鉴赏:

《理智与情感》改编自英国女作家简·奥斯汀的同名小说。该片在西方获得极高评价,得到许多重要奖项,全球票房逾两亿。

全片由美国哥伦比亚电影公司投资,英国制作团队在英国取景拍摄,原著是英国文学名著,剧本改编是英国演员艾玛·汤普森,导演是华人,监制是美国人,这是一部英国式的好莱坞电影。制片业的跨国合作,必然带来多元文化主义和具体民族传统文化的变迁,这种跨文化制作所渗透的国际性标准元素对民族文化“纯正性”构成的冲击,也正是20世纪八九十年代英国电影研究者关注的焦点——对英国“民族电影”或过于静止纯粹或多样混杂的优劣争论。这部诞生于1995年的英美合拍电影,可以说是英国电影在好莱坞的压力乃至全球化浪潮中,在“文化生产模式”和“工业生产模式”之间进行制片的有益尝试。

对《理智与情感》的分析,还应该置入英国“遗产电影”(heritage film)的脉络中考察。所谓“遗产电影”,1930年代起就一直是英国电影举世瞩目的亮点,1980年代这一概念被明确提出,指从过去的文学、戏剧改编,弘扬英国生活方式和民族格调的电影。因此,它们大多节奏舒缓,有着油画般的华丽视觉风格,摄影机的运动和场面调度唯美流畅,从而展现出昔日英国怡人的田园风光、古典建筑、精致家居和优雅服饰等等。怀旧与田园情怀也迎合了英国电影工作者和精英阶层的中产阶级趣味,延续了英国电影从文学、戏剧、历史等遗产中汲取养分的一大电影

本文隐藏内容 登陆 后才可以浏览

奥斯汀的小说改编是英国“遗产电影”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她在短暂的一生中共创作了6部“世态小说”。从1938年《傲慢与偏见》的电影改编开始,所有作品都先后被搬上银幕或者荧屏,且不断被重复翻拍。美国著名评论家埃德蒙·威尔逊认为:“文学口味的翻新影响了几乎所有作家的声望,唯独莎士比亚和简·奥斯汀经久不衰。”奥斯汀的作品在世界各地拥有大批忠实的读者和观众,是因为她教给热爱生活的人们以处事逻辑和男女应有的操守,世俗而不世故,冷静理智又不偏执保守,挑战传统恶习又不逾越礼仪规范,冷嘲热讽而不尖锐激烈,保有一种善意温和的生活理想。所以,尽管她的小说都是一种故事模式:一波三折的爱情和完美的归宿,对有关金钱、爱情、婚姻、家庭的关系把握始终是一个主题:身处复杂经济关系中的弱势女性如何富有尊严地过上幸福生活。但是,却因其对道德和礼教充满生活哲理的形象建构,蕴含了放之四海的社会价值而具备了现代性。

基于如上背景,该片投拍时,英国人特意寻求与民族气质相容的导演,而浸淫在大众文化和商业票房中的好莱坞导演,文化涵养难免不足。这部涉及爱情生活的年代剧既要摈弃“性”元素,又须力避好莱坞爱情类型片中那些诸如“我爱你”的陈词滥调,就需要一种从女性视角出发,对女性情感和内在需要的恰当表达,与女作家女编剧对英国女性和传统文化的睿智思考与人性洞察一脉相承。于是,像李安这样深具传统文化修养的导演成为不二人选,他被视为能更好地再现英国19世纪早期作品的韵味,并最大限度地保持其“民族性”和“文学性”的纯粹,实现在艺术与商业、责任与娱乐、文化功能与产业态度之间的折中与调和。

艾玛高超的编剧才华对电影的成功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艾玛在英国被形容为“最易成为导演的梦魇”,她传神地再现了奥斯汀对笔下人物既喜爱又讽刺、既批判又保留的风格。比如,影片开头约翰和芬妮的对话非常精彩,父亲的临终嘱托使约翰萌生给继母和妹妹3000英镑的想法,芬妮极不情愿,但她没有直接与约翰发生冲突,而是以守为攻地诱导约翰意识到财产的损失和家庭责任的无足轻重。剧本通过5个场景8个回合的对话,在1分40秒里就让约翰心安理得地做出一分不给的决定。其间穿插的约翰付小费却被芬妮拦下几枚硬币的不经意的小动作,典型地刻画了这对兄嫂在生活中狼狈为奸的性格。同时,在影片开始的3分钟里,没有因为惜墨如金而损失剧情的完整动因和社会背景交代,奥斯汀生活时代的英国社会规范就是:没有继承权的女性处于劣势的被动地位,唯一能改变命运的途径是婚姻。

本片的成功有原著的魅力、编剧的才华、导演的功力,作为这部影片共同的“作者”,各方的精益求精促成了影像化的完美呈现。正如李安所讲:“执导西片后,反而让我第一次自觉到自己是东方导演。虽然在细节血肉上,我要尽量模仿学习西方,符合标准,但在眼光与情感表达时,我开始比较自觉。如果又和西方一样,不但拼不过,也无新意,要能够取胜,就得发挥我们的长处。所以我开始注意如何运用影像、情境,去反映角色的内心风景”于是,故事、人物、情感成为影片的立足点。在视听语言上,影片于散文化的叙事中设置戏剧化情境,注重生活的自然形态、人物性格和内心情感的流露,无论是室内装饰还是室外美景都恰如其分地与剧情和人物情感融为一体。全片节奏舒缓,但故事冲突不断,一改“遗产电影”轻情节起伏的取向,每场戏的长度得当且都是有条不紊地先抑后扬,采用了主流的商业美学修辞。细节的点缀疏密有致,玛格丽特的树屋、莎士比亚的十四行诗、爱德华的手绢、埃莉诺滑落的披肩、玛丽安的钢琴、威洛比的白马,甚至大雨将至前玛丽安在山坡上两次截然不同的独行,都是塑造人物性格、衬托人物心理变化、烘托气氛的形象细节。比如,影片通过“读诗”,细腻而完整地表现玛丽安情绪和心境的巨大反差。影片开始,玛丽安对爱德华缺乏热情的语调极为不满,绝望处境中的她饱含感情地示范性朗读,命令爱德华重读,而养尊处优的爱德华全然没有同样的感受,刻画了不同情境中人物的不同性格。影片结束时,玛丽安却接受了布兰顿上校同样平静的朗读,历经生死考验的她心如止水,已不再是那个有着不切实际耽于幻想的天真女孩。

影片沿袭了原小说的主题和有闲阶级的奢华生活背景,生动描述了18世纪英格兰上流社会体面的生活方式和绅士小姐的礼仪矜持,探讨了生活中理智和情感的矛盾。同时,影片延续了英国“遗产电影”富有“精品”意识的追求和传统,保留了小说轻松诙谐、富有喜剧性冲突的格调,适度地融合好莱坞电影的模式特点和东方情景交融的美学风格。对于生活在异质文化背景中的全球观众来说,打破文化樊篱和审美隔阂,创建有“亲近性”认同基础的同质叙事,是超越具体民族经验而获得多元文化接受的前提。影片在体现好莱坞传播模式的基础上辅以东方的艺术处理,将感性愉悦和理性思考交织成审美快感,再现了主流的理想主义的梦境。而完美的结局体现了趋于弥合的价值观,这一忠实于原作的处理,也是好莱坞商业类型规则的要求。建立在平等、自由、独立上的价值观是“美国梦”的内涵,也是贯穿好莱坞电影的意识形态,它与中国传统文化中善有善报的因果关系和热衷大团圆结局的古老戏剧心理吻合。影片获得不同民族的认同,是因为与奥斯汀的小说一样,具备了畅行世界的国际性元素。

《理智与情感》的叙事手法工整而分明,曲折而紧致。围绕埃莉诺和玛丽安这两条平行发展的爱情主线中,交错起伏地穿插了另外三条以倒叙形式出现的爱情副线,一条是爱德华和露西的秘密婚约,一条是布兰顿上校和爱丽莎的不幸情感,一条是威洛比对贝丝的始乱终弃。影片交代了女性所处的父权社会的背景:不能继承遗产、上大学、外出工作,只能凭艺术熏陶和淑女礼仪得到一个拥有财富的丈夫而获得地位。达什伍德母女每年500英镑的生活费,在18世纪的英国乡绅阶层中差不多是最底层的。两姐妹的择偶经历,揭示了西方家庭伦理是建立在法律和权力基础上“契约”化的人伦关系,不同于东方的血缘伦理。婚姻多半是在门当户对的经济关系中结成的契约,金钱是婚姻的基础,往往支配着情感的结局。因此,姐妹俩对感情和理智的不同态度产生了戏剧化的对调,埃莉诺因理智获得完美的感情和浪漫的结局,玛丽安因情感受挫最终选择了理智或许缺乏激情的婚姻。影片的深刻之处不在于理智与情感的优劣对比,而是辩证地表达了事物的两面性。富有道德和责任感的爱德华和布兰顿上校善有善报,用情不专的威洛比和露西遭人唾弃。同样是感情用事,玛丽安悬崖勒马,与爱丽莎和贝丝母女一意孤行招致灾难性的毁灭形成对比。

影片肯定了高尚的情操和品格,对具备美德的男女主人公进行了褒赞,也嘲讽了威洛比和约翰夫妇轻薄冷酷的品行,在威洛比为钱放弃真爱,爱德华为诺言放弃真爱和财产的对比中提升了主题。影片对不同人物形象都混合着赞扬、嘲讽和批判,没有绝对的好坏之分,持理解和善意的态度。当时的社会风气使女性不得不面对婚姻更像一场交易的事实,或许理智对感情形成了压制,如同上校在婚礼上抛向空中的钱币所构成的精彩隐喻一样。但作者仍然肯定感情胜于金钱,毕竟,埃莉诺的理智令她有情人终成眷属。威洛比在影片最后落寞地出现在山坡上,远望着婚礼和热闹的人群,这个画面既是对玛丽安选择的质疑,也是作者对威洛比的同情,让人思考什么是“圆满”。

故事发生在资本主义工业革命的萌芽时期,影片反映的是未受到丝毫冲击的英国乡村中产阶层的日常生活和田园风光,对今天的观众而言无疑是遥远的乡愁。自然景观在影片中有着重要的叙事和表意作用,更多地表现为主观镜头,既暗喻了奥斯汀时代对感性与知性的辩证思维,又是大自然对人生情感的投射。此外,影片以均衡的中、全景镜头居多,慎用特写镜头和快速剪辑。在表现埃莉诺时经常是室内静止的略显压抑的中、近景画面,比如,埃莉诺和爱德华在书房里为引出玛格丽特心有灵犀的“演戏”,以及表现一向理智的埃莉诺仅有的四场情绪流露的戏(第一次是收到爱德华的地图册而他本人不能前来的失望,第二次是面对妹妹指责她没有感情时的愤怒,第三次是眼见玛丽安垂死时的恐惧,第四次是得知爱德华尚未结婚时羞涩的喜极而泣)。爱德华和埃莉诺骑马聊天和庄园漫步的定情场景则是难得的室外景致,基本是小全景、远景和中景沉稳的切换,显示了埃莉诺微澜泛起的情感。而表现热情奔放的玛丽安时,则刻意与大自然呼应,多是寓情于景的全景和远景。

影片讲究音画配合,对长镜头和场面调度的精心设计与娴熟掌控十分出色,借助空间的错落层次反映不同人物的心理和处境。比如,在芬妮与约翰谈扩展庄园计划的画外音中,镜头左摇到坐在桌前疾书的埃莉诺,她抬头望向窗外,看到草坪上爱德华和玛格丽特以木棍斗剑的玩耍场面,有惊无险的攻击,令她面露吃惊,继而松口气,随后是欣慰。接下来是长镜头,景深处有三道门,爱德华悄然穿过两层门由远而近,转到他的侧影,再顺着他的视线,看到手扶门框的埃莉诺的背影,她专注地看着画面深处的玛丽安弹奏着父亲生前喜爱的乐曲。随后是5个反打镜头,埃莉诺回身看到爱德华,擦拭眼角的泪水,爱德华走过去递上手绢,玛丽安看到了一切。在下面的长镜头中,爱德华和埃莉诺边谈着有关爱德华和玛格丽特结伴旅行的趣话,边穿过门廊走向屋外,在两个人的画外音中,达什伍德夫人从画面右侧的楼梯走下入画,面带微笑,镜头上摇,芬妮倚栏俯视着,神色阴郁,顿有“黄雀在后”的意境。在这样一组音画配合的复杂镜头中,窥视与被窥视层层叠加,揭示出5个人物不同的心理活动轨迹。同时,埃莉诺和爱德华在彼此眼中的形象,通过双方视域中不同空间的交叉呼之欲出,建立了两人心心相印的情感基础,浓郁的生活情趣暂时缓解了影片有些压抑的镜语,为此后两人交浅言深地探讨带有隐私性质的事件进行了顺理成章的铺垫,使腼腆内向的爱德华很自然地抱怨母亲对自己的期待,仿佛一对老友的倾心相诉。

音乐承担了巧妙的叙事作用,当芬妮知道露西的秘密后大打出手,一段欢快不乏戏谑的交响乐响起,伴着詹宁斯夫人匆匆的小跑和穿梭往来的清脆马蹄声,烘托出紧张而又有闹剧色彩的气氛,也对此事在整个伦敦的沸沸扬扬做了空间暗示。

《理智与情感》是李安的第一部英语电影,一个中国导演成功地执导西片,这在西方文化强势输出的潮流中是一次令世界侧目的文化回流,李安由此跨进好莱坞主流电影制作的大门。从《理智与情感》开始,李安逐渐显示了“现今世界上唯一一位把中人和西人都能拍地道”的资质。

(许婧)

1
2
3
评分细分
《西片碟中碟》的评分
前一篇文章哭泣的玫瑰 Selena
下一篇文章新郎上错床 A Guy Thing
李安,男,屏东县潮州镇人,台湾导演。曾获得多个主要国际电影奖项,包括两届奥斯卡金像奖、两届金球奖、两届威尼斯电影节最佳影片金狮奖以及两届柏林电影节最佳影片金熊奖。
sense-and-sensibility《西片碟中碟》的简评: 简·奥斯丁绝不让你大喜大悲,她偏重散文式的情趣和女性化的睿智。

3 评论

  1. “Emma不仅在电影里做演员,剧本也是她写的。那年,她凭此电影获得奥斯卡最佳编剧奖,颁奖典礼上她假奥斯汀小姐之口评点众生,睿智迷人。奥斯卡从来不吝啬它的灯光,因此在舞台上Emma Thompson不需要用十四分钟的时间来铺垫她的风华。而Kate Winslet那时年轻的不可思议。”

  2. 李安从来就不是一个天才,天才也大多不屑于探究普通人的情感。他只是一个极其“人性化”的导演,用他温和与包容,细腻而深刻的语言逐渐打动你,让你明白“人性”的真谛。

你的评论可以尖锐,也可以湿疣!